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服务中心大局,坚持守正创新。要着力打造“红色课堂”“创新课堂”“实践课堂”,全面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新时代党员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与时俱进,在优化教育形式方法上多下功夫,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载体、方法和模式,提升其吸引力、覆盖面和有效性。《规划》提出“丰富教学方式”,这要求我们积极运用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以载体创新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要打造“多维课堂”,利用线上平台推送微党课、政策解读短视频,让党员随时随地“掌上充电”;线下推行“实践课堂”,把教学点设在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现场、重大项目工地,组织党员参与矛盾调解、产业帮扶、技术指导,在“干中学、学中干”,提升实战能力;还可建立“跨域联学”机制,推动城乡党员、不同行业党员结对互学,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努力成长为“懂政策、精业务、善服务”的多面手,在实践中不断锤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过硬本领。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理论学习转化为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突出思想引领,分主题开设“思辨课堂、初心课堂、使命课堂”,引导党员把个人成长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统一起来,在比较中明理、在研判中增信、在对照中笃行。突出问题牵引,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堵点、群众急难愁盼中的痛点焦点,组织“带题入学、带题研讨、带题调研”,推动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突出典型示范,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镜,在先进事迹分享、违纪案例警示、岗位攻坚复盘中明纪法、立标尺、受触动。突出方法赋能,把结构化思维、数据化意识、流程化管理、法治化治理等能力训练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认识不断深化、思想不断升华。健全“感悟—交流—共识—践行”的转换机制,通过微党课、主题沙龙、青年论坛、线上专栏等载体晒体会、亮观点、比提升,营造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学习生态,使“融悟”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强力桥梁、点亮信仰与价值的精神坐标。
党员教育唯从严方能彰显使命与力量。针对不同领域、职务、类型与发展需求,首先把“情况”理明:借助蹲点调研、民主恳谈、能力测评、跟班观察等途径,制定“任务表、短板单、资源库”三类明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将党性修养锤炼贯穿全程,同时按对象精准设计——对机关党员侧重政策执行与服务水平,对“两新”组织党员聚焦产业发展与风险防控,对新党员严把入口关与初心使命。教学组织上,实行“统一标尺、分类施策”,打造“集中培训+分段学习+实践锻炼”递进模式,开发典型示范课、现场教学点、实战模拟舱,配备导学员、跟踪册与评估卡,促进从“学得好”升级为“做得实”。同步健全质量管控流程,按月督查、按类指导、按绩反馈,让培训内容优质精准、紧跟形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