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以下简称《大纲》)正式出版发行。广大基层党组织当以向深、向细、向实的执着与韧劲,推动党员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磅礴的先锋力量。
教育培训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内容的精准供给。倘若课程设置“一锅煮”、教学内容“老一套”,便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信笃行,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同时,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通过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注重履职能力的精准赋能,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服务群众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专业化能力培训课程,真正做到“按需配餐”,让教育培训内容成为干部最急需、最管用的“精神食粮”和“能力工具箱”。
要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综合运用案例研讨、问题导入、情景模拟、结构化研学、现场教学、网络慕课、微课堂等方法,推动从“满堂灌”向“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转型,让“会听课”转变为“会思考、会讨论、会运用”。要把现实课题搬进课堂,把典型案例还原到场景,把经验做法升华为方法论,做到以事讲理、以理导行、以法促能,在真实问题中锤炼分析判断、统筹协调、群众工作、风险防控等关键能力。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主题课程包与资源库,优化课前导学、课中共学、课后促学的全流程设计,建立学习成效“可感知、可跟踪、可评估”的数据化评价;同时完善导师制、同伴互评和学习共同体机制,鼓励“带题入学、带策出班”,把个体成长与单位发展同频共振,把理论学习的“静态记忆”转化为思维升级与能力跃迁的“动态增量”,以高质量教学组织推动高水平能力生成。
党员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让党员学有所获,更要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实践导向和效果导向,把培训成效体现在党员思想境界的提升、工作作风的改进和为民服务实效上。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开展岗位练兵、承诺践诺等活动,引导党员自觉将培训所学应用于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要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回访、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党员在培训后的工作表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要将评估结果与党员评先评优、选拔使用等相结合,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实干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