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刘慧:党员学习教育之“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慧  日期:8/5/2025 字体: [大][中][小]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锻造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关键抓手。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唯有聚焦核心、创新方法、破解瓶颈,才能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提质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抓铁有痕的韧劲,在抓重点中夯实根基,在提亮点中增强活力,在破难点中彰显实效,让党员教育真正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赋能干事的“加油站”。

    党性的成色,要在实践熔炉中淬炼;学习的成效,需在实景课堂中检验。要让党课打破“学用脱节”的壁垒,就得把课堂延伸到干事创业的第一线,让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同频共振。构建“学思用”闭环,学过的政策要到现场验证,听过的方法要在实景运用——学完基层治理理论,就到社区网格参与矛盾调解,在化解邻里纠纷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听完生态保护要求,就去河道岸边开展环境整治,在清理垃圾杂物中落实绿色发展。建立实景考核制,把党课成效量化为解决问题的数量、群众点赞的次数,让学有目标、做有方向。当党员在拆违现场体会担当的重量,在防汛堤坝感受坚守的意义,在帮扶田间理解奉献的价值,党的理论便会从书本走向实景,在实践沃土中长成参天大树,让党性在实干担当中愈发闪耀,让攻坚克难的力量在办实事中愈发强劲。

    党课要发挥作用,首先要让党员坐得住、听得进。当前部分党课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在讲台上读读报纸、讲讲精神便“大功告成”,缺乏吸引力与实效性,教育效果自然不佳。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党员,其思想关切和实践需求各有侧重。授课者应紧密贴合党和国家最新决策部署、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实际以及党员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与履职难点,精准设置授课主题,围绕热点、难点、疑点精心备课,确保党课既“接天线”又“接地气”。通过组织“面对面”交流研讨、“手把手”技能传授、“点对点”案例剖析等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助力党员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与工作实际、岗位职责融会贯通,切实提升党课的针对性、指导性和转化运用效能。

    实践是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党员教育培训最终落脚点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各级党组织要树牢实践导向,大力引导党员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让党员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服务一线,切实将党员教育培训抓到实处、落到点上。要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采用开门教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让党的肌体拥有更多“活力细胞”。建立成效评估机制,打通学用脱节的堵点,将训后党员作用发挥纳入教学评价,形成“学习—实践—反馈”闭环管理。要常态化开展实践活动,躬守一线践担当,让成果转化的实味满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奋进新征程上展现锐意进取、实干兴邦的奋斗姿态。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