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廖卫芳:别把共享单车车筐当成“垃圾桶”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8/27/2025 字体: [大][中][小]

    共享单车的车筐,本是为骑行便利而设计,却在不经意间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垃圾桶”。近日记者在北京十里河桥附近探访,据不完全统计,探访时段内,大约五分之一的单车车筐内存在垃圾。据了解,车筐内有垃圾的现象多集中于商圈、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区。(8月26日《新京报》)

    眼下,在我们的各地城市里,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这不但大大便利了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而且也对城市的环保起到了积极地助推作用。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城市环保的需要。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许多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画面”。比如:有的人认为共享单车姓“公”不姓“私”,于是在使用时便把共享单车的车筐当成了“垃圾桶”,不是把使用过的面巾纸随意丢入车筐中,就是把空矿泉水瓶也丢入车筐中。有的甚至还把吃不完的各种食品也统统丢入车筐中,不仅造成整个车筐油滋滋,而且也使得后面的骑行者不敢把物品放入车筐中。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车筐成了“垃圾桶”,不仅有碍观瞻,而且也影响了城市的公共卫生。这显然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体现。

    笔者以为,防范共享单车车筐成“垃圾桶”,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骑行者要自律。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一位市民,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要视共享单车为自己的车辆,做到爱护单车,自觉养成使用完单车后,将车筐里的垃圾随手带走,以方便更多的人使用。另一方面,管理者要追责。单车管理部门不妨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等处罚手段,让不文明骑行者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倒逼广大骑行者学会文明骑车。

    一辆小小的共享单车,它既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也是每一位市民文明、素养、公德心的一个真实写照。希望每一位骑行者养成文明骑车的好习惯,呵护好单车,别把共享单车车筐当成“垃圾桶”,从而让共享单车成为一辆“干净车”“文明车”。(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