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廖卫芳:别让校外培训机构沦为“学科培训机构”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8/20/2025 字体: [大][中][小]

    记者近日实地调查发现,一些看似提供非学科培训的机构,实则是隐形学科培训的“重灾区”。非寒暑假期间,它们以辅导作业为主;一到寒暑假,“主业”就悄然转变为学科培训,这与《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学科培训”的规定背道而驰。(8月20日《法治日报》)

    据了解,近年来每到寒暑假期间,不少家长都会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有的学乐器,有的学绘画,有的学书法,等等。这些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无疑成了孩子们的假期好去处。

    众所周知,自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校外学科类培训被认定为违规培训,因而很多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或注销,或转型,孩子们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到寒暑假就被父母逼着进入培训机构补习文化课。这对于孩子们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依然还有少数校外培训机构一边打着“非学科培训”的幌子,一边却偷摸地进行着“学科培训”,这无疑有违国家“双减”政策,也让家长产生了“教育焦虑”,同时更让孩子们背负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可以说,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又沦为了“学科培训机构”。

    防范外培训机构沦为“学科培训机构”,还需多方发力。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严厉打击。众所周知,国家“双减”政策属于政府行为,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理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甚至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手段,让非法校外培训机构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严格遵守“双减”规定,远离违规招生、违规培训。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坚决抵制。教育部门应向全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和“黑名单”,让家长知晓哪些培训机构是合法的,哪些校外培训机构是非法的,避免让孩子参加非法校外培训班。同时,教育部门要成立专项督查组,对相关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督查、严监管,防止非法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招生、违规培训。

    此外,家长不能成为非法校外培训机构的“帮凶”。家长一旦发现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招生、违规培训,除了要自觉予以抵制外,还应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让非法校外培训机构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之既没有需求市场,更没有生存土壤。

    当然,除此之外,消弭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招生、违规培训,还需“源头治理”。据了解,在现行中、高考选拔机制下,分数是主要标尺,这直接导致一些家长陷入“别人补我也得补”的剧场效应。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减少违规培训需求,比如,落实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通过师资流动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质性纳入中考招录体系,降低唯分数倾向;扩容公共服务供给,依托社区广泛开设公益暑托班,由政府购买文体、科创等优质非学科服务,为家长提供多元、可靠的选择,缓解其教育焦虑。如此,才能真正有效遏制外培训机构沦为“学科培训机构”。(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