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周业明:五月的鲜花(小说)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周业明  日期:8/9/2025 字体: [大][中][小]

    五月的北京,阳光宛如被揉碎的金箔,慵懒地在老旧社区那斑驳陆离的砖墙上肆意流淌。社区花园里,月季花涨红了脸,花瓣边缘蜷曲成细腻的蕾丝,于熏风中颤颤巍巍,恰似老人们布满岁月沟壑的手。紫藤萝从灰扑扑的铁艺花架上垂下,在风中摇曳出细碎的阴影,将斑驳陆离的光影投射在坑洼不平的水泥路上——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如今已爬满裂纹,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默默承受着岁月的重压。

    林悦攥着文明积分登记表,脚步匆匆地穿过小巷。她身姿矫健,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热情,作为社区新来的志愿者组长,她一心想为社区带来新的活力。正听见此起彼伏的抱怨声从社区入口处传来。

    “这垃圾桶搁得像个毒瘤!”穿蓝布衫的陈大爷捶了捶腰,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那个簇新的绿色铁皮桶,“夏天蝇虫乱飞,冬天结冰打滑,咱们腿脚不好的还怎么出门?”围在周围的老人纷纷附和,有人跺了跺脚下的青苔:“就是啊!前几天张大妈买菜回来,差点被这破桶绊个跟头!”

    林悦赶忙快步上前查看。那铁皮桶表面崭新锃亮,分类标识清晰醒目——正是上个月她亲手贴上去的。然而此刻,刺鼻气味混杂着烂菜叶的腐臭扑面而来,苍蝇在桶口盘旋成黑色的漩涡。她蹲下身,透过缝隙发现底部残留着发黑的积水,几只孑孓正在水中扭动。春末的暖风裹挟着酸腐气息扑来,熏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赵主任,这垃圾桶是不是该挪个位置?”林悦直起腰,马尾辫扫过微微发烫的脸颊。她清晰地记起三天前在办公室听见王主任与居委会副主任的争执:“按规定垃圾站点必须统一设置,挪动得层层审批……”此刻她望着那些佝偻着背的老人,突然觉得那些条文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刃,将鲜活的生命割裂成规章制度下的碎片。

    暮色渐浓,林悦攥着从环卫局要来的整改通知单折返社区时,情况愈发糟糕。三号楼门前积水成潭,几个孩子穿着雨靴在水坑里嬉闹,污水溅上浅灰色的墙砖。二楼晾晒的床单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像抗议的旗帜。突然,“哐当”一声巨响传来,她拔腿冲向声源——原来是7单元拐角处的窨井盖松动了,老人供养老伴用的轮椅歪倒在污水里,轮子卡在松动的铁板间隙里打转。

    “小林啊!”陈大爷拄着竹杖踉跄上前,裤脚还滴着污水,“你看这路,雨天泥泞,晴天扬尘,年轻人走都嫌费劲,别说我们这些老骨头了。”他浑浊的眼睛映着惨白的路灯,仿佛揉进了万千星辰的碎屑。林悦蹲下身检查井盖,手指触到铁皮接缝处刺手的锈迹,突然想起志愿者培训时看到的数据:本市 60 岁以上老人占比超三成,而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率不足两成。

    夜风卷起宣传单页,雪白的纸张在空中翻卷如白蝶。林悦望着公告栏里贴满的活动海报——垃圾分类竞赛、旧物改造市集、邻里百家宴——每张照片里都是笑容灿烂的居民,却与眼前场景形成诡异反差。她摸出手机给王主任发消息:“主任,我觉得积分细则该调整了,光靠填表积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周末的协调会开得像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按规定就得按章办事!动辄变更流程,以后工作还怎么开展?”王主任拍着会议桌,茶杯里碧螺春的涟漪在激烈言辞中泛滥成灾。“可居民反映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啊!”林悦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昨天还有位独居阿姨说热水器坏了,物业维修要等三个月!”她瞥见角落里蜷缩的身影,那是刚从养老院搬回来的李奶奶,满头银发在落地窗外飘摇的梧桐叶里忽明忽暗。

    转机出现在某个飘着槐花香的午后。林悦跟着物业师傅检修电路时,发现配电箱旁堆积着废弃纸箱。“这些能换积分该多好。”身旁扫地的张大妈感叹。林悦瞳孔骤然收缩——积分不该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日常生活土壤的真实触感。当晚,她在电子表格里构建起全新模型:报修响应时间纳入积分体系,参与社区改造可获专项加分,废旧物品兑换点增设“共享工具角”。

    新的公告贴出那天,七旬的修鞋匠老周第一次主动来到积分兑换处。“我这手艺能抵多少分?”他咧开缺牙的嘴,工具箱里崭新的鞋钉折射着晨曦。林悦看着登记表上新增的“志愿服务时长积分”,忽然明白文明实践不该是冷冰冰的制度约束,而是人与人之间温热的联结纽带。

    立夏那天,社区焕然一新。重新规划的停车位整齐排列,井盖旁增设了防滑地垫与反光条,垃圾分类站配备了语音提示器。“悦悦你看!”陈大爷挥舞着崭新的老年机,屏幕上是刚收到的积分到账提醒,“积分还能换理疗券!”他的笑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鸽群,扑棱棱的振翅声里,林悦望见五月的紫藤开得正好,淡紫色的花穗垂落在居民们新修的休闲长椅旁,如同温柔的臂弯拥抱归来的时光。

    然而,林悦并未因此止步。她注意到社区里的老年活动室设施陈旧,居民们缺少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而且,社区内部分路灯年久失修,一到晚上,昏暗的光线让老人们行走时提心吊胆。于是,她再次行动起来,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报告,递交给社区居委会。

    王主任看着报告,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些问题确实亟待解决,可资金从何而来却成了难题。林悦看出了王主任的顾虑,她提议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社会资源来解决资金问题。她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联系相关企业,详细介绍社区的情况和改造计划。

    经过多次沟通协商,一家爱心企业愿意为社区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资金到位后,老年活动室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林悦和志愿者们一起,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他们重新粉刷了墙壁,更换了破旧的桌椅,还增添了一些新的娱乐设施。同时,路灯的更换工作也同步进行,明亮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黑暗,为居民们的出行带来了安全保障。

    社区的改变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更在居民们的精神面貌上。随着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居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互帮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张大爷主动担任起社区的义务讲解员,为来访的人们介绍社区的历史和文化;李奶奶则组织起了手工编织小组,带着大家一起制作手工艺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社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汇演。舞台设在社区花园的中央,周围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居民们纷纷登台献艺,有唱歌的、跳舞的、表演小品的。陈大爷也在其中,他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形象,为大家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赢得了阵阵掌声。

    林悦站在舞台一角,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自己刚到社区时的情景,那时居民们对文明实践活动还心存疑虑,如今却能如此积极地参与其中。她深知,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沟通协调、努力付出换来的。

    夜幕降临,五彩斑斓的灯光照亮了整个社区。居民们围坐在花园里,分享着美食和欢乐。微风轻轻拂过,五月的鲜花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美好的时刻鼓掌。林悦望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个社区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文明之花也将在这里绽放得更加绚烂。

    岁月流转,社区的文明实践活动仍在继续。林悦和居民们一起,用汗水和爱心,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文明篇章。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老旧社区里,新时代的文明之光正照亮着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而那五月的鲜花,也将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绽放,见证着社区的成长与变迁。

    然而,社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社区的人员结构变得复杂起来。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邻里之间的矛盾、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

    一天,林悦正在社区花园里查看鲜花的长势,突然听到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她赶紧走过去,发现是两户邻居因为停车位的问题发生了争执。一方认为另一方占用了自己的停车位,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林悦急忙上前劝解,她耐心地倾听双方的诉求,试图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一番沟通,她了解到双方都有困难,停车位确实紧张。于是,她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社区的空地上规划一些临时停车位,同时制定一个公平的分配规则,让大家都能有机会使用停车位。

    经过一番讨论,双方都接受了林悦的方案。他们握手言和,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样被化解了。

    这次事件让林悦意识到,社区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她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社区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悦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她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收集他们的建议。通过调研,她发现居民们对社区的文化建设有着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场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林悦将调研结果反馈给社区居委会,与居委会成员一起商讨解决方案。他们决定在社区内建设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为居民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文化艺术中心将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展览。

    为了筹集建设资金,林悦和居委会成员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同时也发动居民们捐款捐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化艺术中心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

    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为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居民们纷纷走进文化艺术中心,参加各种课程和活动。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结交了新朋友,丰富了精神生活。

    社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林悦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只是社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林悦将继续带领居民们,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社区发展的新篇章。让文明的种子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让和谐之花在社区中永远绽放。而那五月的鲜花,也将永远盛开,见证着社区的美好未来。

    结束语

    暮色中的社区花园,五月的鲜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林悦倚着新修的长椅,望着远处嬉戏的孩童与闲谈的老人,耳畔仿佛又响起陈大爷沙哑却温暖的嗓音:"这路修得平展,咱这心里啊,也跟着亮堂了。"

    她低头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记录间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那是王主任最初反对改动垃圾桶位置时的批注:"规矩不可破"。而今,纸条旁多了一行她工整的字迹:"文明是长出来的,不是立出来的。"

    夜色渐浓,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里,一朵月季悄然绽放。它曾在寒风中蜷缩成团,却在居民们的掌心温度中舒展花瓣。这座社区的故事,未完待续;而文明的种子,已深埋进每一寸泥土。

    作者简介:周业明:笔名网名),敬业明德,匣里宝刀,北京市人,出生于山东,在北京中南海工作多年,现己退休。自80年代起,创作了散文、小说、歌词、报告文学等,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立功。主管编写的《华夏风云录》丛书之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系世界文学艺术界签约作家,自由搏击协会官方考核认证《段位技术资格》名誉高级八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