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张堃:激活动能“三引擎”锻造新时代实干先锋队伍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堃  日期:4/29/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是攻坚克难的先锋力量。激励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仅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唯有通过思想引领、能力锤炼与制度保障的协同发力,才能让党员干部在时代浪潮中勇挑重担、善作善成。

    想干事,是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使然,是主动担当的精神底色。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扎根大山点亮女童求学梦的张桂梅,一代代优秀党员干部用行动诠释了“想干事”的赤诚初心。这种内生动力,源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当前,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群众急难愁盼的“心头事”,党员干部更需唤醒干事创业的热情,主动走出“舒适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个人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能干事,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底气,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支撑。新时代的发展课题日益复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领域的挑战,都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从浙江“千万工程”中基层干部创新实践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者运用专业知识推动制度型开放,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新视野,才能避免陷入“本领恐慌”。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实践“练兵场”,在矛盾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处置中积累经验,锤炼科学决策、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本领,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干成事,是检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最终标尺,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直接体现。干成事,不仅要求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打基础、利长远,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见实效。无论是脱贫攻坚战中让近亿人口摆脱贫困的壮举,还是航天事业突破技术封锁实现星辰大海的跨越,背后都是党员干部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这需要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摒弃“面子工程”“数字政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钉钉子精神将政策部署转化为惠民实效。

    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离不开制度保障的“组合拳”。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让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同时,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宣传先进事迹、推广成功经验,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唯有持续激发党员干部想干事的激情、锤炼能干事的本领、强化干成事的担当,才能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