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壮阔征程中,法治政府建设始终是牵引全局的关键枢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当权力运行的边界被清晰划定,当人民权益的保障成为行动指南,法治政府建设正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立法质量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根基。从修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行政法规清理到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始终以回应人民期待为出发点。云南在制定老年人保障、残疾人就业等法规时,通过16个基层联系点收集群众意见;浙江在化解拆迁纠纷时引入专业律师团队提前介入,这些实践都印证着"立善法、行善治"的深刻内涵。当法律条文真正承载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法治政府建设便有了最坚实的制度支撑。
执法效能是检验法治成色的试金石。在福建某地,一起"14元芹菜案"引发社会关注,最终法院以过罚相当原则裁定不予执行,这一案例成为柔性执法的生动注脚。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首违不罚"清单,将12类轻微违法行为纳入免罚范围,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彰显治理温度。云南建立的四级行政执法案件分析制度,浙江推行的行政诉讼败诉追责机制,都在推动执法从"刚性约束"向"刚柔并济"转变。这些创新实践表明,法治政府建设既要保持"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更要具备"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
数字赋能正在重塑政府治理模式。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一网通办"平台,从"智慧村务"管理系统到VR红色教育基地,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刻改变行政权力运行方式。上海的"一网统管"平台整合2.1亿条城市数据,实现从应急管理到民生服务的全链条覆盖;广东的"粤省事"小程序让群众足不出户办理2000余项政务服务。这些实践印证着,当现代科技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政府治理既能保持规范有序,又能实现精准高效。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法治政府建设的每一步跨越,都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从"放管服"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到综合执法改革提升治理效能;从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到行政复议化解社会矛盾,法治政府建设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唯有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正义的光芒照亮每个角落,为民族复兴伟业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