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步入职场的年轻干部,面对基层一线的琐碎事务、平凡岗位的漫长坚守,难免会产生“不甘”“焦虑”的情绪,甚至将“冷板凳”视为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然而,“冷板凳”并非价值的终点,而是年轻干部褪去浮躁、锤炼本领、沉淀初心的“修行场”。
甘坐“冷板凳”,是对急功近利心态的主动祛魅。年轻干部正值青春年华,怀揣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抱负,渴望快速证明自身价值、获得认可,这种积极性本无可厚非,但倘若将“快速出成绩”“早日被提拔”作为唯一追求,就容易陷入心态失衡的困境。面对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性工作、缺乏“显性亮点”的日常事务,便会产生“坐不住”“熬不起”的念头,总想寻找“捷径”、追逐“热点”,最终导致工作浮于表面、根基不牢。而甘坐“冷板凳”,本质上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事业发展没有“快车道”,唯有放下对“短期回报”的执念,沉下心来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工作方法、摸清基层规律,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构建起扎实的能力体系,在平凡中夯实成长的根基。
甘坐“冷板凳”,是对能力短板的针对性补强。年轻干部普遍具备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等优势,但也存在基层经验不足、应对复杂问题能力欠缺、群众工作方法单一等短板。这些短板的弥补,无法通过“纸上谈兵”实现,更不能依赖“临时突击”,必须在长期的实践磨砺中逐步完善。而“冷板凳”所在的岗位,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有“家长里短”的琐碎;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只有“润物无声”的坚持。正是在处理每一份文件、接待每一位群众、解决每一个难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学会如何与群众沟通、如何化解矛盾纠纷、如何统筹协调资源,在服务群众时不再“力不从心”。这种在“冷”中进行的能力锤炼,看似缓慢,却能让本领的提升更扎实、更持久。
甘坐“冷板凳”,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校准。对年轻干部而言,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职位的晋升、待遇的提升,更在于能否为群众办实事、为事业作贡献,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外界诱惑中,部分年轻干部容易将“个人得失”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将“职位高低”等同于“价值大小”,从而陷入价值认知的误区。“冷板凳”的坚守,正是一次深刻的价值校准。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群众的急难愁盼,明白“干部”二字的分量不在于权力,而在于责任。这种价值认知的转变,能让年轻干部跳出“小我”的局限,将个人成长与群众需求、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新时代呼唤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年轻干部,而“冷板凳”正是锤炼这些品质的“熔炉”。年轻干部要主动摒弃对“冷板凳”的偏见,将其视为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冷”,以积极的行动应对“冷”,在“冷”中沉淀、在“冷”中磨砺、在“冷”中成长。(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