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坐坐”“做做”“做作”三种不同的工作姿态,折射出截然不同的责任担当与价值追求。唯有辨明三者界限,把准工作方向,才能在基层沃土中扎下根、结出果。
“坐坐”不是消极懈怠的“躺平”,而是深入群众、摸清实情的“必修课”。这里的“坐坐”,是“四下基层”的生动实践,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年轻干部初到基层,最忌“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田间地头“坐坐”,与村民在田埂上拉家常;多到农户家中“坐坐”,听百姓讲心里话;多到矛盾现场“坐坐”,把问题根源摸清楚,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坐坐”,坐的是群众路线,聚的是民心民意,是实事求是开展工作的前提,让年轻干部避免“拍脑袋决策”,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贴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
“做做”是真抓实干、履职尽责的“行动派”,是年轻干部的立身之本。如果说“坐坐”是摸清情况的“前提”,那么“做做”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真抓实干”的付出,离不开“责任担当”的坚守,更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面对乡村振兴的繁重任务,年轻干部不能只喊口号、做表面文章,而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做”,做的是民生实事,显的是担当作为,让年轻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做作”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代名词”,是年轻干部必须坚决摒弃的“绊脚石”。“做作”的干部往往只注重表面光鲜,忽视实际效果;只关心上级评价,不顾群众感受。开展工作时,习惯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满足于开会议、发文件,而不愿深入基层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缺乏担当精神。这种“做作”的作风,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会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疏远干群关系。年轻干部刚走上工作岗位,思想观念尚未固化,更要时刻警惕“做作”的倾向,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拳绣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坐坐”是基础,“做做”是关键,“做作”是禁区。年轻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肩负着推动基层发展的重任。唯有以“坐坐”察实情,以“做做”求实效,坚决杜绝“做作”,才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增长才干。(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