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文苑感言详细内容
曹晓颖:“三门”干部在基层沃土中绽放“三有”之花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曹晓颖  日期:8/19/2025 字体: [大][中][小]

    “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入机关门,饱读诗书,广学理论,志向高远。然若长久囿于“象牙塔”、空调房之内,不识泥土气息,不踏乡间土地,不入群众之间,最后只能是空有理论,纸上谈兵,如温室花朵难经风雨,过早夭折。而真正能让“三门”干部走出“三门”,脱胎换骨的,唯有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干部们只有奔赴基层的实践沃土,向下扎根,才能识人间烟火,解百姓难题,最终绽放出“心中有民、手中有招、肩上有责”的“三有”之花。

    “三门”干部有扎实的理论素养,缺的是“心中有民”的情怀。久居校门之中,终难闻民间疾苦声,唯有下沉一线,脚踏乡土,方能真切感知百姓冷暖,读懂民心所向。当校园里的高材生学着土话方言与老乡拉家常;当会议室里的高谈阔论变成灶台旁的嘘寒问暖;当办公室里的敲键盘变成田间的农活劳动,报告上的冰冷文字便化作有温度的感同身受。走出空调房,踏上泥土地,深入群众间,唯有如此,“三门”干部从书中所得的基层印象才能沉淀为心间的真切体悟,老百姓对“三门”干部不信任的无形隔膜才会被真挚情感溶解,干群之间方能流淌出血脉相连的汩汩暖流。

    “三门”干部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缺的是“手中有招”的实践经验。于纷繁复杂之事中抽丝剥茧,找到良方;于街巷阡陌之间挥洒热忱,施展手脚,“三门”干部在基层广阔天地中破解难题,锻造能力。当“三门”干部深入基层,理论与实践之间便架起桥梁,知识之种便在基层沃土上破土发芽;当“三门”干部放下身段,学会倾听群众意见,在化解信访难题、调解邻里纠纷中懂得沟通,其“书卷气”便在基层熔炉里升华为“泥土香”,乡村振兴的蓝图终成为润泽百姓的善策良方。

    “三门”干部有高昂的工作热情,缺的是“肩上有责”的抗压能力。“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温室里长不出苍天大树,只有经历过风霜雨雪,才能收获累累硕果。基层如同风雨交加的试验田,最能磨砺筋骨、考验担当。“三门”干部若长久偏安于机关门内,不愿踏出舒适区,将责任担当抛之于脑后,便如温水煮蛙,精神懈怠,最终一事无成。因此,“三门”干部应融入基层,在乡村振兴的主阵地攻坚克难,在抢险救灾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纠纷矛盾的第一线直面挑战。只有在狂风暴雨中前行,才能锻造出钢铁般的意志,淬炼出堪当大任的过硬本领,肩膀上扛起时代交付的如山重任。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沃土是“三门”干部褪去稚气、扎根成长的起点,更是锤炼“三有”品格的熔炉。当年轻干部真正俯下身去,扎根基层,从倾听交谈中熟知民情,从处理问题中吸取经验,从负重前行中勇担重任,此时,一位位“三有”干部正以青春之姿为新时代的壮丽画卷添上最动人的色彩。(河北省沧州市小王庄镇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