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杨培:固本强基筑堡垒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杨培  日期:3/10/2025 字体: [大][中][小]

    一、政治统领:锚定组织建设的价值坐标

    党的组织建设需始终遵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将政治属性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新时代组织工作需把握三个理论维度:一是强化政治功能,通过完善组织设置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与政治引领的有机统一‌;二是突出系统观念,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组织网络,形成“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严密体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组织存在的政治功能弱化、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建立靶向施策机制‌。这一理论框架要求构建“三维联动”机制:在思想建设维度深化理论武装,建立分层次、全覆盖的政治教育体系;在制度建设维度完善民主集中制落实机制,强化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在实践维度创设政治能力淬炼平台,将重大任务作为检验组织力的“试金石”‌。

    二、制度创新:完善组织建设的实践逻辑

‌    1.组织体系优化工程‌

    实施分类指导策略,针对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组织建设标准‌。推行“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模式,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上动态设置党组织,实现组织形态与发展形态的深度适配‌。建立软弱涣散党组织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一组织一策”精准提升方案,推动后进转化与先进培育的良性循环‌。

    ‌2.党员管理赋能机制‌

    构建全周期教育管理体系,将政治标准贯穿发展党员、教育培养、考核评价全过程‌。创新“双向培养”路径,既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又使党员成长为业务骨干,实现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双提升‌。开发智慧党建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党员需求,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3.制度运行保障体系‌

    完善“三会一课”质量评估机制,建立“计划报备—过程督导—效果评议”的闭环管理体系‌。推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核心指标,形成责任传导压力链‌。制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南》,细化工作流程,为基层组织提供标准化操作范式‌。

    三、实践突破:彰显组织优势的治理效能

    ‌1.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构建“党建+网格”治理模式,通过组织嵌入实现治理资源整合,形成“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制度,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应急处突效能‌。

    ‌2.服务群众机制创新‌

    实施“党群连心工程”,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管理”,通过组织协调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创建“红色代办”服务体系,组织党员干部担任民生事项代办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乡村振兴组织引领‌

    深化“头雁培育计划”,通过专题培训、跨村挂职、项目历练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实施“支部领办合作社”行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形成“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生动局面‌。

    结语:守正创新的辩证法

    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需把握“变与不变”的哲学关系:坚守政治属性之“不变”,创新组织形态之“变”;坚持根本制度之“不变”,革新工作机制之“变”;固守为民宗旨之“不变”,变革服务方式之“变”‌。通过构建“政治引领—制度创新—实践转化”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使党的组织体系既葆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又焕发与时俱进的生机活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强政治保证。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