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新时代新征程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大会现场,《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曲连唱,让人们重温抗战历史、感悟抗战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宣示:“历史告诫我们,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大意义。
赓续抗战精神血脉,以爱国情怀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民族合力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捐献飞机大炮,文人学者投笔从戎,农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军粮":新时代里,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航天团队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边防战士用"清澈的爱"守卫疆土。这些跨越时空的爱国实践表明,正是无数人将"小我"融入"大我",才筑就了民族复兴的坚实根基。当前弘扬爱国主义,既要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基因,更需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实际行动。
赓续抗战精神血脉,要以民族气节锻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脊梁,这种气节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愈发璀璨。抗战时期,八女投江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张自忠将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血染疆场;新时代里!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南仁东廿二载铸就"中国天眼"。反观当下,个别人员在外企技术封锁时选择妥协,某些领域存在"造不如买"的短视思维。对比之下警示我们,唯有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才能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要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让民族气节转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实际能力。
在今天,这种信念政治意义上,它铸就了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创造了八年减贫近1亿人的人类奇迹,实践层面上,它支撑抗疫工作者创造"生命方舟",守扩人民健康安全,胜信念总能转化为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因此,要建立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将"正义必胜"的抗战信念升华为强国必成"的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