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刘沛泽: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处处化解灾害危机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沛泽  日期:6/27/2025 字体: [大][中][小]

    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近年来全球气象多变,我国暴雨洪涝、极端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造成损失重。防范灾害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防范意识、底线思维,要做到周密部署安排,全力做好灾害防范应对。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湖南桑植村干部文启航在暴雨期间坚守岗位,认真巡查,提前发现险情并果断组织转移检验了当地政府的应急响应机制和基层干部的应急能力。通过及时预警、迅速响应和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事前预防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一环,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对于可能发生的灾害要及时排查整改,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人员部署、物资准备,确保各项措施周详完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打好有准备、有把握之仗。

    履职尽责是基础,能力本领是保障。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党支部始终是战斗在最前沿的坚强堡垒,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是冲在第一线的先锋表率。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护人民周全、保家国平安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研判和应急处突能力,推动全社会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因此在灾害频发的季节当地政府应完善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气象、地质等灾害预警机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并且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尤其是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测,建立隐患台账,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治理。而且应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应对自然灾害时,充足的应急物资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应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储备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和生活物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除政府外群众也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并且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在灾害面前,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只有政府和群众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

    最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统筹抓好防灾减灾要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凡事多想一步、想深一层,做最充分准备,才能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小,为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