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争中有和”,这八字箴言,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需要用实践去体悟的终身学问。它不是要求我们在苦难中强颜欢笑,也不是在竞争中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智慧、一种外化于行的担当。
一、苦中作乐:在淬火成钢中涵养心性
“苦”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底色。这种苦,体现在三个方面:身之苦:是基层调研时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伏案疾书时的“灯火阑珊处”,是攻坚克难时的“五加二、白加黑”。心之苦:是面对复杂局面时的“千头万绪”,是协调各方利益时的“左右为难”,是付出努力却未达预期时的“自我怀疑”。 心之苦:是面对复杂局面时的“千头万绪”,是协调各方利益时的“左右为难”,是付出努力却未达预期时的“自我怀疑”。
“乐”并非苦的对立面,而是对苦的超越。它源于三个层面:价值之乐:当看到自己推动的一项政策落地,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那种“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足以抵消所有疲惫。这是一种“大我”的快乐。成长之乐:每一次啃下“硬骨头”,都是一次能力的跃迁。解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拓宽,这种“打怪升级”的成长喜悦,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境界之乐:当心态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拥抱”,苦难便不再是纯粹的折磨,而成为淬炼意志、砥砺品格的“磨刀石”。这种“与苦为伴”的豁达,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
修炼心法:要学会“苦”中取“乐”,关键在于转变心态。把任务当舞台,把挑战当机遇,把每一次“山重水复”都看作是通向“柳暗花明”的必经之路。
二、争中有和:在良性竞争中成就事业
“争”是年轻干部进步的动力。但我们要的是“君子之争”,而非“零和博弈”。争什么:要争工作的高标准,看谁的方案更优、落实更快、效果更好;要争干事的精气神,看谁更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争学习的真本领,看谁的专业素养更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不争什么:不争个人的一时得失,不搞“你上我下”的内耗;不争虚名浮利,不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和”是年轻干部成事的保障。“和”不是一团和气,而是目标一致、步调协同的和谐。目标之和:所有竞争都应围绕“为人民服务、推动事业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展开。离开了这个“和”,“争”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内斗。团队之和:在一个团队中,要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你的对手可能也是你项目中的合作伙伴,今天的辩论对手,可能就是明天攻坚克难的战友。心境之和:要以“和”的心态看待竞争结果。赢了,不骄不躁,总结经验;输了,不气不馁,取长补短。保持内心的平和,才能在持续的竞争中行稳致远。
实践智慧:要在“争”中求“和”,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把“比”的重心放在自我超越上,而不是压倒他人上;把“赛”的舞台搭在推动发展上,而不是个人名利上。
三、一体两面:在辩证统一中实现升华
“苦中作乐”是对内修炼,涵养的是定力与韧性;“争中有和”是对外处世,展现的是格局与智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内心足够强大(苦中作乐),才能在外部的竞争中保持从容与风度(争中有和)。只有在良性的竞争中不断磨砺(争中有和),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克服困难后的甘甜(苦中作乐)。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苦中作乐,争中有和”是一种需要长期修炼的功夫。它要求我们在各自岗位上,既要脚踏实地,敢于啃硬骨头,也要仰望星空,胸怀大格局。唯有如此,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书写无愧于青春的壮丽篇章。(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