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彭琳:教育投入不该有的“面子”与“里子”之争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彭琳  日期:8/4/2025 字体: [大][中][小]

    祁东县育贤中学120万元的校门提质改造工程,在学生宿舍8-10人拥挤居住、厕所与洗手池仅半墙之隔的现实面前,成了一场关于“面子”与“里子”的激烈讨论。网友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当校园的“门面”被重金修饰时,学生日常起居的“内里”却显窘迫,这样的投入选择难免让人深思。

    校方称校门存在安全性不足、外观老旧、通行不畅等问题,改造有其必要性。不可否认,校园安全与通行效率至关重要,但119.6万元的投入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资源错配值得追问。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成交公告确认了这笔费用,而学生家长镜头下的宿舍实景,则勾勒出另一番景象:狭窄空间里,学生的拉杆箱只能挤在床边,半开放式的卫浴设施难言舒适与隐私。这些关乎学生切身感受的“里子”问题,难道不比校门的“颜值”更需要优先解决?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门是校园的脸面,代表着学校形象,但宿舍才是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场所,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状态。120万元若用在宿舍改造上,或许能让数十间拥挤的宿舍变得宽敞,让卫浴设施更加规范,让学生在疲惫的学习后有个舒适的休息空间。这种实实在在的改善,远比校门的光鲜更能体现教育的温度。

    面对质疑,学校沉默不语,教育局推诿至宣传部,宣传部记录问题后未再回应。这种回避态度更让公众疑虑加深。教育投入应当公开透明,资金分配更应坚守育人初心。校园建设需要“面子”,更要筑牢“里子”,当“面子工程”的嫌疑难以洗脱时,相关部门更应主动回应关切,说明资金使用的考量,而非用沉默消耗公众信任。

    教育不是政绩工程的秀场,而是滋养心灵的土壤。希望这场争议能让更多教育管理者警醒:真正的校园形象,不在光鲜的校门,而在每一间宿舍的温暖、每一堂课的质量、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让“里子”坚实可靠,“面子”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团林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