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与事业兴衰。八项规定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刀”“动员令”,自出台以来,如一股强劲清风,涤荡了党内不良风气,重塑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学笃行八项规定,筑牢作风建设坚实根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深学八项规定,领悟精神内核
八项规定虽文字简短,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涵盖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诸多方面,是党员干部行为的“戒尺”与“准绳”。
深学,要逐字逐句研读规定内容,从文字表面深入到精神实质。了解其出台背景,认识到这是党中央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开出的“药方”。通过学习,我们能看到党中央对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也能体会到规定背后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的殷切期望。
同时,深学还需结合历史与现实。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历程,八项规定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新形势下作风问题的精准回应。将其置于时代发展的坐标系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其现实意义,明白它不仅是改进作风的具体举措,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一环。
二、笃行八项规定,践行使命担当
深学是基础,笃行是关键。只有将八项规定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才能真正发挥其规范和引导作用,筑牢作风建设的根基。
在调查研究上,党员干部应真正“沉下去”,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听真话、察实情。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要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回,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就像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并肩作战,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深入调研、真抓实干的精神。
在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方面,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少发文、发管用的文,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把工作重点放在实际成效上。
在勤俭节约上,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之风。无论是公务接待还是个人生活,都要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以自身的行动引领社会风尚。
三、监督保障,确保八项规定落地生根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八项规定的落实离不开严格的监督保障。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作用。
党内监督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群众监督是作风建设的“晴雨表”。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群众,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舆论监督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让违规者无所遁形。同时,媒体也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持之以恒,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深学笃行八项规定,筑牢作风建设根基,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要防止“一阵风”现象,不能在一段时间内抓得紧,过一段时间又松懈下来。要将八项规定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长效机制,让遵守规定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丰富和发展八项规定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作风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八项规定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深学笃行八项规定,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持久的毅力,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实根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