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马立成:以作风底色提升发展成色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马立成  日期:4/29/2025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传家宝,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钥。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深化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自我革命精神贯穿始终,在思想淬炼与实践磨砺中锻造过硬政治品格,让清风正气成为新征程上最鲜明的时代底色。

    筑牢信仰之基,在思想淬火中铸就政治忠诚。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思想防线的松动必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失守。党的百年奋斗史反复证明,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价值观的偏移是最根本的偏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到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每一次作风建设的突破性进展都源自于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这深刻启示我们,作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把理论武装作为铸魂工程。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修身立业的根本遵循,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滋养初心的精神源泉。要在深学细悟中把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哲学意蕴,既要深刻理解“抓常抓细抓长”的方法论,更要深切体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

    涵养敬畏之心,在纪律锻造中锤炼政治品格。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纪律约束的刚性决定着作风建设的成效。当前作风建设正处于“逆水行舟用力撑”的关键阶段,既有“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现实挑战,又面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弹回潮的潜在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少数党员干部仍存有特权思想、侥幸心理,其根源在于对纪律规矩缺乏敬畏之心。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章党规作为丈量行为的标尺,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中实现境界提升。要树立“作风建设无小事”的政治意识,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更要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底线。面对“一杯酒”“一张卡”的试探时,要清醒认识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哲理,自觉划清“亲清界限”;面对“躺平式”“套路式”落实的诱惑时,要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决破除功利主义思维。

    砥砺担当之志,在为民实践中彰显政治本色。作风建设的根本价值在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中。新时代作风建设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既要纠治显性问题也要破解隐形障碍。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新衙门作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现象,表面是工作方法问题,实质是宗旨意识弱化的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作风建设不能止步于“不做什么”的底线防守,更要追求“主动作为”的境界提升,必须实现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深层转变。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坐标,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中检验作风建设成效。要厚植“民生无小事”的为民情怀,既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的急难愁盼,更注重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面对群众诉求的多元化,要锤炼“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过硬本领,自觉克服“本领恐慌”。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不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方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作者单位:河北省兴隆县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