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马立成:以群众为镜 正作风之冠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马立成  日期:4/28/2025 字体: [大][中][小]

    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生命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把群众当作镜子,才能照出作风建设的真实成色。实践证明,作风建设的成效不是写在汇报材料里,而是刻在群众心坎上。

    广开言路听民声是基础。群众的眼睛最明亮,群众的感受最真切。有的地方通过“院落议事会”“田间问政台”等方式,让群众在熟悉的环境中讲真话、吐实情;有的单位在办事窗口设置“作风观察哨”,收集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梗阻。这些接地气的做法,让群众意见像活水源泉般自然涌流。关键要消除群众顾虑,用方言土语讲政策,用身边变化说成效,让群众感受到提意见真管用、不白提。

    深入调研察实情是关键。坐在机关大楼里想不出好办法,只有脚踩泥土才能找到金钥匙。某地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群众对惠民资金发放存在疑虑,立即组织专项调研,开发“阳光村务”小程序,让每笔资金流向都能在手机上查询。这启示我们,调查研究必须奔着问题去,盯着症结改,既要用脚步丈量民情,更要用智慧破解难题,把群众关注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的“履职清单”。

    群众评价验成效是根本。整改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评判权。某社区将作风整改事项制成“明白卡”,每月公示整改进度,邀请居民代表现场打分。这种“整改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机制,倒逼干部把工作做到群众心窝里。要建立群众满意度回访制度,对整改不到位的事项挂牌督办,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就在身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让群众参与贯穿始终,才能让八项规定精神在实践中焕发持久生命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更强合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