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赵姗姗:扎根基层沃土 绽放为民之花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姗姗  日期:4/29/2025 字体: [大][中][小]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干部下基层,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干部下基层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它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干部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革命年代的“半条被子”,到建设时期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再到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的身影,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干部走出机关大楼,走进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倘若干部长期脱离基层,高高在上,就会逐渐与群众产生隔阂,失去群众的拥护,最终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干部下基层是推动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复杂。干部下基层,能够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发现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发现不了的问题,掌握那些文件和汇报中反映不出的真实信息。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干部可以更精准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方案,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无论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难题,还是城市治理中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都需要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同探讨,凝聚智慧和力量,找到破解之道。

    干部下基层是锤炼干部队伍的重要平台。基层是最生动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干部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直接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困难挑战,能够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干部学会换位思考,增强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矛盾时,干部锻炼了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基层的艰苦环境也能磨砺干部的意志品质,让干部更加懂得珍惜工作机会,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许多优秀干部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基层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最终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干部下基层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干部下基层只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搞形式主义,没有真正沉下心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面对复杂问题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还有的干部下基层时不遵守纪律,损害了干部队伍的形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下基层的实际效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要确保干部下基层取得实效,首先要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下基层的重要意义,增强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干部下基层的工作表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纳入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问责。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干部的基层工作能力和水平,让干部掌握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加强纪律监督,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干部下基层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做到廉洁自律、务实高效。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干部下基层,下的是脚步,连的是民心,谋的是发展。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解决群众难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基层这片沃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为民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作者: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发展和改革局 )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