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赵姗姗:基层锻炼、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赵姗姗  日期:3/26/2025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无数年轻干部正以基层锻炼为人生课堂,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干部培养的必由之路。

    一、基层锻炼是破除"三门干部"困境的金钥匙

    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往往面临着"学历高但能力不足、知识多但经验缺乏"的成长烦恼。上世纪6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七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梁家河的好后生"成长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段经历成为他治国理政思想的源头活水。当前一些年轻干部对基层情况"隔着玻璃看风景",对群众疾苦"雾里看花难见真",根源就在于缺乏基层历练的"淬火"。只有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把办公桌放在百姓炕头,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社会的"无字之书"。

    二、基层锻炼是锤炼过硬作风的大熔炉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考验着干部的责任担当。焦裕禄在兰考治理"三害"时,住着草庵、戴着草帽,用脚丈量沙土地;黄文秀放弃城市工作,扎根百坭村带领群众脱贫,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这些优秀干部的事迹证明,基层是磨砺意志的"磨刀石",是锤炼作风的"炼钢炉"。当干部在征地拆迁中学会换位思考,在信访维稳中懂得将心比心,在产业发展中学会统筹协调,才能真正褪去"书生气",增添"泥土香"。

    三、基层锻炼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练兵场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复杂问题,干部需要具备"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智慧。浙江"枫桥经验"的传承者们,在调解邻里纠纷中学会了群众工作法;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们,在改革开放前沿探索出创新治理模式。这些生动实践表明,基层一线是培养治理能力的最佳课堂。当干部在防汛救灾中学会应急处突,在产业发展中提升经济思维,在文化建设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就能真正成为"全科型"干部。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层锻炼已成为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唯有让干部在基层这个"大学校"里墩苗成长,在实践这个"大熔炉"中百炼成钢,才能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这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才保障,更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当越来越多的干部把基层经历作为人生财富,我们的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的未来。(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发展和改革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