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雷云:从“以药养医”到“三医联动”医改的攻坚之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雷云  日期:4/29/2025 字体: [大][中][小]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从最初的"以药养医"模式逐步转向"三医联动"的综合改革,这一转变不仅折射出中国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更体现了对人民健康福祉的不懈追求。这条攻坚之路充满挑战与智慧,每一步都凝聚着改革者的勇气与决心。

    "以药养医"曾是中国医疗体系难以回避的历史阶段。在这种模式下,医院收入严重依赖药品加成,医生开大处方、用贵药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患者负担加重。这一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医疗行为扭曲,医患关系紧张,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药品从治病救人的工具异化为创收手段,这种异化现象不仅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公益性,更侵蚀了社会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基础。当白衣天使的形象被"以药养医"的阴影所笼罩,改革便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

    从"以药养医"到医药分开的转变,标志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这一刀切断了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却也使长期隐藏的矛盾浮出水面。医院收入骤减如何弥补?医生劳动价值如何体现?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对医疗行业特殊性的深刻认识——它既不能完全市场化,也不能简单回归计划经济。北京友谊医院等试点单位的实践表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多管齐下,才能为医药分开创造可持续的条件。这一阶段的探索揭示了一个真理:医疗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系统谋划。

    "三医联动"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医改进入系统集成、协同推进的新阶段。医疗、医保、医药三大领域如同三驾马车,只有同向发力,才能拉动医改稳步前行。福建三明的实践提供了生动范例:通过整合医保管理体系、挤压药品虚高价格、重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实现了医疗费用增速放缓而医疗质量不降反升的良性局面。"三医联动"的精髓在于打破部门藩篱,建立跨领域的协调机制,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支撑、形成合力。这种系统性思维正是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金钥匙。

    当前医改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药品供应保障的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的创新,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简单的政策调整已难以奏效,需要更多制度性创新和结构性变革。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医改提供了新机遇,远程医疗、智慧医院、大数据应用等正在重塑医疗服务模式。然而,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医改的核心始终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平衡好各方利益,最终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回归。

    从"以药养医"到"三医联动",中国医改走过的不只是一条政策调整之路,更是一条理念革新之路。它见证了中国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性问题,向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条攻坚之路没有终点,因为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未来的医改仍需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开辟新境界,让医疗卫生事业真正成为护佑人民健康的坚实屏障。(作者单位:荒佃庄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