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孙怡轩:以学习教育为基,筑牢八项规定精神防线​;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孙怡轩  日期:4/18/2025 字体: [大][中][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如同一记响亮的警钟,在全党范围内敲响了作风建设再深化的强音。这一举措,绝非偶然,而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过往经验深刻总结、对未来发展高瞻远瞩后的关键布局。​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宛如一场及时雨,浇灌在作风建设的沃土里。从精简会议文件,让各级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到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歪风邪气,“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 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振。这些显著成效,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加坚实。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 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工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个别干部官僚主义作祟,脱离群众、漠视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通知》的印发,无疑为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深入学习领会《通知》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一方面,要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犹如灯塔,为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深刻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让这些理念入脑入心,成为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党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注重作风建设,从革命战争年代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 “两个务必”,优良作风一直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以史为鉴,党员干部能更加坚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决心。​

    在查摆问题阶段,党员干部要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充分利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渠道,全面梳理自身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要有剖析问题根源的智慧。比如,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根源可能是政绩观扭曲,过于追求表面成绩,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真实需求。只有找准问题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干部的作风问题感受最为直接。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切实将 “问题清单” 转化为群众的 “满意清单”。​

    整改落实是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对于查摆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逐一整改到位。在整改过程中,要坚持 “当下改” 与 “长久立” 相结合。对于一些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要雷厉风行,迅速行动,立竿见影地解决;对于一些深层次、顽固性问题,则要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防止问题反弹。例如,针对公务接待中可能出现的铺张浪费问题,不仅要对当前存在的超标接待等现象进行严肃整改,还要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制度,明确接待标准、审批流程等,让公务接待有章可循。​

    此次学习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将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只有每一位党员干部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教育中来,切实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到行动上,才能汇聚起作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让中央八项规定这张 “金色名片” 在新时代持续绽放耀眼光芒。(作者单位:泊头市统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