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葛尔轩:以“逆耳言”为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葛尔轩  日期:4/16/2025 字体: [大][中][小]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员干部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对于青年干部而言,善于聆听群众的批评声音,不仅是改进作风、提升能力的关键,更是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必须以“逆耳言”为镜,把群众的声音当作最好的老师,把群众的批评当作最好的营养。

    群众的批评往往是直击问题本质的“清醒剂”。青年干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经验不足、阅历有限,容易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误区,而群众的“逆耳言”则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作风上的短板、工作中的盲区。比如,当群众抱怨办事流程繁琐时,可能反映出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的问题;当群众批评政策落实不到位时,可能暴露出执行环节的断层。青年干部只有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找到改进的方向。然而,敢于直面批评并非易事,一些干部害怕听到“逆耳言”,担心暴露问题会影响自身形象;还有一些干部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回避矛盾、敷衍问题。这种心态不仅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也阻碍了工作的进步。青年干部要认识到,群众的批评不是“找茬”,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批评,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作风持续好转。

   “耳聪目明”才能“心中有数”。青年干部要善于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主动创造条件,让群众敢于说真话、愿意提意见。一方面,要畅通表达渠道,通过座谈会、信访窗口、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声音;另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基层,走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走到工作薄弱的环节去,面对面倾听群众的诉求。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痛点”和“堵点”。此外,青年干部还要提高听取意见的自觉性。不能仅仅满足于“听”,更要学会“听懂”。群众的批评可能夹杂着情绪化的表达,但背后往往隐藏着真实的诉求。比如,群众对某项政策的不满,可能并非针对政策本身,而是对执行过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抱怨。青年干部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逆耳言”中提炼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群众的声音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更是推动工作的“指南针”。青年干部要将群众的批评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动力,通过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反馈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可以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向群众反馈整改进展;针对群众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可以将其转化为政策优化的参考。更重要的是,青年干部要学会从群众的批评中汲取智慧。群众的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可能正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切身体会。通过与群众的互动,不仅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也能让青年干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青年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尺,以“逆耳言”为镜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让群众的声音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望,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