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工作的舞台上,形式主义如同一团厚重的迷雾,遮蔽了实干的光芒,阻碍着基层事业的发展。近期,各地和中央通报的一系列案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基层形式主义的种种乱象,如调研“层层陪同”、滥发牌子、“无关摊派”等。这些问题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更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实效,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杜绝“层层陪同”,让调研回归本真
调查研究本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层层陪同”却让调研变了味。一些调研团前呼后拥,人数众多,看似“重视”,实则难以发现真问题。基层干部为了陪同调研,无暇顾及本职工作,而调研组也被“层层包围”,无法与老百姓深入接触。上级单位和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落实“轻车简从”要求,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制定科学细化的调研方案,让调研真正成为了解基层实情、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手段。
二、整治“滥发牌子”,减轻基层负担
达标评比、创建示范活动本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举措,但一些部门和社会组织却将其异化为滥发牌子的形式主义行为。基层单位墙上挂满了各类牌子,背后却是虚耗精力的无奈。整治“滥挂牌”乱象,要从源头上减少滥发牌子行为,对达标创建活动实行清单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重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审查挂牌的必要性,让干部从“围着牌子转”转向“围着群众转”。
三、杜绝“无关摊派”,让基层轻装上阵
“无关摊派”让基层成为了“背锅侠”,学校被摊派非教学事务,基层干部被迫完成各种不合理的任务,甚至自掏腰包、四处拉人头。这种乱象的背后是上级部门担当作为不够,通过行政指令将任务层层摊派。根治“无关摊派”,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权力清单划清权力边界,让基层有底气对“无关摊派”说不,从而轻装上阵,专注于本职工作。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破除基层形式主义“迷雾”迫在眉睫。我们要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杜绝“层层陪同”、整治“滥发牌子”、杜绝“无关摊派”,让实干之光照耀基层。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中去,推动基层事业蓬勃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