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姜璐:“大搞政绩工程”不可取,以人为本需当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姜璐  日期:2/12/2025 字体: [大][中][小]

    2月11日,“廉洁江西”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钟志生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的消息。(2月11日 澎湃新闻)

    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对政绩工程的讨论和反思。官方通报中提到,钟志生在任职期间,为了追求个人的政绩,过分注重建筑、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部分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低效。许多项目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了不必要的财政负担。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在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大搞政绩工程”的现象尤为突出。这种以GDP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能够实现一些经济指标的提升,却给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生活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转变发展思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势在必行。

   “大搞政绩工程”通常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盲目投资巨额资金,修建一些华丽的建筑、基础设施等,往往忽视了这些项目的实际效益和可持续性。

    政绩工程对社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资源的浪费上。许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导致建设后并没有实际使用价值,成为了“烂尾楼”或“空壳工程”。其次,政绩工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口头承诺实现“共赢”,但实际收益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民众的利益却被进一步边缘化。

    相较于政绩工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将民众的福祉放在首位。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政府的工作应更关注于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追求数字和表面上的成就。为了实现这一点,政府需要通过一系列务实的方式倾听民众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在政策制定和项目规划中,政府应该开展充分的民意调查和公开征询,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基于民众的真实需求,而不是个别官员的主观臆断。

    另外,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因此,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通过公私合营等方式,使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为民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最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仅关注项目的成效,更看重过程中的参与和透明度。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应主动与公众沟通,向民众征询意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共同参与,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搞政绩工程”看似是一种经济推动的有效手段,但其实却损害了可持续发展和更为深远的社会利益。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是不理性的,必将给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搞政绩工程”的做法已经疲态尽显,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愈发显得重要。总之,“大搞政绩工程”不可取,以人为本需当先。只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放在人身上,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我们才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未来的经济增长不应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应当是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全方位提升。(作者单位:刘台庄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