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人民日报,8月5日)
在当今社会,文化资源的获取愈发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提升基层文化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可以有效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很多时候,城乡之间存在文化资源的巨大差距,优质的文化活动和设施往往集中在城市,而基层文化相对匮乏。通过将优秀的文化节目、艺术展览、图书馆、文化中心等资源下沉到基层,居民才能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桥梁。优质文化资源的直接入驻,使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居民可以通过共同的文化活动交流思想、增进了解。这种情感与思想的碰撞,将有助于消除误解、降低冲突,从而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例如,在村庄举办农民画展、开展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能够有效增强社区内的凝聚力和亲密感。
当然,文化经济还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优质文化资源的引入,不仅能够吸引游客和投资,还能催生相关的文化产业。基层文化活动的增加,有助于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进而带动手工艺品、地方美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文化与经济的联动,将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文化资源的下沉,也将极大提升基层教育的质量与人文素养。通过引入书籍、电子图书和线上线下文化课程,基层学校和社区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和社区成员能够受到更全面的文化熏陶。例如,定期举办的文学讲座、艺术创作教学等,不仅提高了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的认识和能力,还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优质文化资源的引入,还可以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许多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由于缺乏平台而逐渐消失,通过举办地方文化节、民俗表演等方式,可以激活这些文化,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优质文化资源的融合与创新,也将给传统文化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文化形态,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将优质文化资源带到基层,可以激发居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文化活动通常需要志愿者的参与,这为居民提供了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从而提升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居民,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
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也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精神接力。当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养分,我们的社会将迸发出更蓬勃的创造力,我们的个体将拥有更丰盈的精神世界。这是一条需要政策、科技、人文共同铺就的道路,也是一条必将通向全民幸福的道路。让我们携手前行,让文化之河奔涌不息,让精神力量充实每一颗心,照亮每一寸土地。 (刘台庄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