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何静仪:减负松绑常抓不懈 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何静仪  日期:2/11/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基层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如同一副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基层工作的活力和效率。春晚小品《花架子》更是把基层减负松绑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成为当下现代化治理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实的直接执行者。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阻碍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不仅是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明晰权责边界,强化资源保障。为解决基层“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错位问题,必须明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通过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同时,要强化向基层干部赋能的资源保障,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他们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

    完善问责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必须完善问责制度,切实解决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尤其要坚决纠正那些“以简单问责下级代替自己整改落实”的不良现象,督促引导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注重从自身找问题、查原因,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同时,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对改革攻坚中的“无心之失”“探索之误”依法依纪予以宽容,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在信息化时代,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基层干部的重复劳动和数据录入负担。同时,要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码通行”,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例如,河南省开展的“一网统管”“一表同享”改革,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展望未来,减负松绑工作仍需常抓不懈,推动基层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