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李灿:传统技艺的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灿  日期:2024/3/1 字体: [大][中][小]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正月里前去看灯,既能在城楼上赏花灯,也能俯瞰人间灯火,别有一番趣味。然而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起小时候看的花灯,由于是各单位自制选送,所以不仅造型上别具一格、元素多样,更有大型走马灯、蝴蝶灯等多种动态花灯,夜市里卖的灯笼、面具、纸扇也与现在千篇一律的工厂出品大不相同,在形制技巧和配色设计上更为传统、也更为精致。

    由花灯想到这些年见到的马面裙、漆扇、竹编、草编、油纸伞、风筝、陶艺、民乐制作......它们中,有的及时申报非遗,保护了传承;有的乘着汉服的“东风”,在民间“生长茂盛”;有的却逐渐隐没于市井,无人问津,也无人传承。从中,我们得到一些破解技艺传承难题的办法。

    一是重视传统技艺,及时摸底申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及时传达政策,帮助手艺人申报,到乡镇、农村找到正在消失的“手艺”,给予政策支持、宣传推广,用以保护传承。

    二是提高应用价值,方有经济效益。很多传统手工艺品之所以在逐渐消失,与没有宣传渠道有一定关系,但找不到应用价值才是根本,这个应用价值包括了实用、观赏、情绪等价值。如陶艺,因为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所以哪怕情绪价值大于其他二者,也一直有市场。再比如汉服,前些年汉服文化是一个“小众”文化,汉服无人穿戴,自然没有传承、没有产业,随着人民文化自信的日益提高,到今日,一条马面裙卖数万条、汉服体验店遍地开花,既传承下来汉服形制,也让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文旅特色。

    三是走量亦要走心,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各地旅游业发展,文创产品“同质化”“模式化”“粗糙化”的声音甚嚣尘上,天南海北的毛绒花灯、油纸伞、扇子、簪子都像是从一个工厂出来的。它们有创新吗?有,但无论是设计或做工也越来越粗糙。在这一方面,潍坊国际风筝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风筝的世界,世界的潍坊”彰显了自信与包容,集风筝、文化、旅游、招商于一体,办出了名气,办出了特色,办出了风采,实现了多方共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伴随着对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日剧增,传统技艺发展提供了沃土,但要走好传承之路,还需多方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木村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