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李灿:拯救”正在“消失”的庙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灿  日期:2024/4/22 字体: [大][中][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现在正是乡村庙会集中举办的时节。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庙会以或传统、或民俗等不同方式在全国各地绽放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前往,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然而,在更多看不到的地方,庙会却正在以各种方式消失,褪去“特色”,失掉“人气”,落后“时代”。

    一是同质化。无论是文艺活动,还是文创产品,都存在什么火做什么,热衷跟风,反而褪去了地方特色,没有了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甚至很多看似精致传统的手工艺品,仔细一看都是批量制造、毫无细节的工厂货,观赏性、实用性、文化性都大打折扣,让游客买之无味,来之可惜。

    二是游客少。庙会一般按农历时间,可能正是上班日、上学日,所以赶庙的以老人居多,很多不错的新奇的产品被光顾的少。再加上许多地方庙会其实常常在乡村道路或空地举办,且过度依赖商户们的“约定俗成”,而没有统一的规划与管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让正常上班、上学的人怨声载道。这些原因在一些很有名气的村庄庙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导致这些庙会出现“庙大人少”的情况,给一些远道而来、早早占位的商户泼冷水,严重打击其之后再来及帮忙宣传的积极性,会对庙会生存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三是不新潮。许多售卖商品、娱乐项目不是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就是趋向于老年化和低龄化,无法吸引处于消费中坚力量的年青人。这也使很多庙会出现看似“车如流水马如龙”,实则都是在“走马观花”,消费额达不到预期,产品流通不起来,没有起到促进游客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使庙会逐渐消失的原因还有很多,此处仅以以上三方面讨论“拯救”之法:如果把庙会比作一张画卷,那就要以地方文化和技艺为“笔”,用心绘就地方特色文化底色,做好宣传引导,把这幅画作放在合适的位置,装饰以年青人喜爱的点缀,充分调动起人民创造力,以这种传统与新潮碰撞的方式,不断融合发展,使庙会能够持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木村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