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李灿:小笔杆的基层成长之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李灿  日期:2024/3/4 字体: [大][中][小]

    重视“笔杆子”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3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文艺协会,丁玲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毛泽东同志赠给女作家丁玲一首《临江仙》,词中写道:“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笔杆如“枪杆”,磨练笔杆子,不仅能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质,也是在不断夯实思想根基,提高宣传人民致富奔康风尚的重要本领。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以“感悟”敲心门。写作离不开感悟,在基层工作中,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各种各样的事,如果用心去体会,就会感受到为什么说基层是一个课堂、一个练兵场。一切都是我们的老师,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向领导同事学习,学理论、学业务、学方法、学经验、学思路,在观察、学习、实践、感受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有益于群众、有益于工作的观点和想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开专栏发表了232篇短论,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成果。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以“积累”筑阶梯。首先是积累素材,在以前写材料的年代,没有发达的网络,就把报纸上有用的内容裁剪下来贴到墙上。现在的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关键是学会检索收集,并能及时派上“用武之地”。积累最重要的是多练,如果不练不写,所有的想法都是纸上谈兵,所有的素材都被束之高阁,都没有了价值。有时候可能用心写了文章,但没有被采用,容易产生“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逃避心理,但如果选题很有价值,思路也清晰,就要沉下心逐字逐句认真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把主旨更加凸显,把堆砌辞藻删掉,这样文章就会越改越精了。

    “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以“思考”铸灵魂。要深入学习领悟党的理论路线政策方针,思考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真正把握网评写作的“脉搏”,发挥好这一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不要仅把理论学习当做规定动作,而是作为锤炼党性、提升素养、增强本领的立身之本。真正把理论知识作为“精神食粮”,作为“思想之钙”,不断深学细悟。想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再下笔时,文章便有了“魂”。

    其实要扛得“笔杆子”,就要当得“泥腿子”,也要动得“脑瓜子”,基层是一座丰富的素材宝库、一片广袤的成长天地,要勤于学习、笔耕不辍,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要重视调查研究、发扬务实文风。笔尖沾了“土气”,才能有了“士气”。笔杆如“枪杆”,在基层工作中把笔杆“磨利”,方能制胜于党建宣传阵地。(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木村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