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党风党纪建设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成效与民心向背。新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明确要求,乡村干部需坚定信念、清正履职,为基层党风党纪建设划定了清晰红线。
党风党纪建设是乡村干部的“必修课”。乡村振兴进程中,涉农资金密集、项目集中,从强农惠农补贴发放到集体“三资”管理,每一项工作都考验干部纪律意识。现实中,2024年全国超10万名村支书、村主任被立案,多涉及侵占补贴、项目舞弊等问题,印证了基层反腐的紧迫性。唯有筑牢思想防线,才能抵御利益诱惑。
规范履职是党风党纪建设的“着力点”。《规定》细化的8类“负面清单”,涵盖乡村建设、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干部需杜绝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行为,把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如在集体土地流转中,主动公示流程与收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监督问责是党风党纪建设的“硬保障”。县级党委应扛起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需强化“拍蝇”力度,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同时畅通举报渠道,让群众成为监督的“眼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闭环。
乡村干部唯有以纪为尺、以廉为镜,方能赢得群众信任,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纪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