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杜少康:筑牢乡村振兴“廉基石”争做清风干部排头兵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杜少康  日期:11/4/2025 字体: [大][中][小]

    乡村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村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一线执行者”,其作风廉洁与否,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党在基层的公信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村干部更需以“廉”立身、以“勤”履职,当好乡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践行者与守护者。

    守好“思想关”,拧紧廉洁“总开关”。村干部要把学习党纪法规作为日常必修课,吃透《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等要求,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传统规矩与新时代廉洁准则结合,摒弃“山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从思想深处杜绝“微腐败”念头,让廉洁自律成为本能。

    把好“权力关”,架起监督“防护网”。乡村事务涉及低保评议、宅基地审批、集体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村干部必须坚持“公开透明”原则,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主动晒出“权力清单”“财务账单”,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委员会、党员代表的监督,不搞“一言堂”,不做“暗箱操作”,让群众看得明白、心里踏实。

    走好“民生关”,当好群众“勤务员”。廉洁不仅是“不越线”,更要“办实事”。村干部要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在落实惠民政策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用“脚沾泥土”的务实作风替代“吃拿卡要”的歪风邪气。唯有把“廉洁”二字融入为民服务的每一件小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力。

    乡村党风廉政建设没有“休止符”,村干部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牢廉洁底线、扛起责任担当,让清风正气遍布乡村每个角落,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保驾护航。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