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康雨欣:做“明规守矩知敬畏”的“规矩”干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康雨欣  日期:10/29/2025 字体: [大][中][小]

    干部的“规矩”,是从政干事的“生命线”,更是取信于民的“压舱石”。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做“有底线、守纪律、知敬畏”的“规矩”干部,既是时代要求,更是干部成长的必然选择。

    筑牢底线,眼里要“明”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明规矩”是守规矩的前提。对干部而言,“明规矩”不是简单了解条文,而是要从思想深处认清规矩的“高线”与“底线”。从党章党纪到规章制度,从政治纪律到生活准则,每一条规矩都是干部行为的“坐标系”。现实中,一些干部之所以踩“红线”、越“底线”,根源在于对规矩“一知半解”,甚至“揣着明白装糊涂”。

   “明规矩”,要先“学规矩”——把党章党规、政策法规作为必修课,不仅要熟知条文内容,更要领会其背后的政治要求与价值导向;还要“辨规矩”——分清“公与私”“是与非”的界限,不因“小事无碍”放松警惕,不因“人情往来”模糊原则。唯有眼里“明”得透彻,才能在面对诱惑时清醒认知:哪些事“可为”,哪些事“绝不可为”。

    奉公如法,行动要“守”规矩,做干事上的“规矩人”

   “守规矩”不是束缚手脚,而是干事创业的“安全绳”。干部的权力是公权力,“奉公如法”是基本准则。从行政审批到民生服务,从项目推进到资金使用,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规矩程序,守规矩不是“慢作为”的借口,而是“善作为”的保障。

    守规矩,要“严执行”——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以规矩为标尺,不打“擦边球”、不搞“变通术”,比如在项目审批中严格按流程办事,在惠民资金发放中精准按标准落实;还要“敢较真”——面对违规行为敢于说“不”,不做“老好人”、不当“和事佬”,以实际行动维护规矩的刚性。当干部把“守规矩”内化为行动自觉,既能避免决策失误,也能让工作经得起检验,真正做到“干成事、不出事”。

    秉节持重,心中要“敬”规矩,做作风上的“干净人”

   “敬规矩”是对规矩的最高敬畏,体现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与政治品格。“敬”不是畏惧,而是从内心深处对规矩的认同与尊崇——深知规矩是保护自己的“防火墙”,是凝聚民心的“黏合剂”。

    心中“敬”规矩,要常“自省”——以规矩为镜,时常对照检视自身言行,在私底下、无人时也能守住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还要“常修德”——把规矩与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廉洁齐家,在工作中秉公用权,以“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守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底色。当干部对规矩心存敬畏,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成为群众信赖的“干净人”。

    规矩不是“紧箍咒”,而是干部成长的“护身符”。做“明规、守规、敬规”的“规矩”干部,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个人前途负责。唯有将规矩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走得更稳、行得更远,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本色。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