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贵有恒”,提醒党员干部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决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的错误政绩观。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能否统筹好铺陈新篇与解决“旧账”,是检验其履职能力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标准。
“旧账”不旧,关乎民生福祉与政府公信。所谓“旧账”,实则是前任留下的未竟事业、未解难题和未兑承诺,这些问题直接牵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少数干部之所以对“旧账”避之不及,或是怕担责,或是图政绩,或是惧麻烦。但须知,“旧账”如“绊脚石”,放任不管只会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迟滞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组织部门作为干部管理的核心枢纽,要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一方面,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将解决“旧账”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是否积极主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是否能够善始善终完成前任未竟事业,作为衡量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于碰硬、勇于解决“旧账”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没有后顾之忧。对于那些漠视“旧账”、只顾眼前政绩的干部,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严肃问责。
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解决“旧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到任新岗位后,干部首先应全面梳理“旧账”,摸清底数,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要雷厉风行、抓紧办理;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持续跟踪推进。同时,要将解决“旧账”与开展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旧账”的解决为新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工作的良性循环。
“一张蓝图绘到底”,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自觉。组织部门和党员干部要共同发力,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旧账”,精心谋划新篇,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推动事业发展,在接续奋斗中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昌黎县团林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