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鸣沙山月牙泉派出所:让 “热门‘警’点”成为游客最安心的旅途坐标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  日期:10/15/2025 字体: [大][中][小]

    当晨曦为鸣沙山镀上金边,驼铃声在月牙泉畔悠悠响起,76 平方公里的大漠景区便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片年接待近 400 万人次的丝路热土上,鸣沙山月牙泉派出所的民辅警们以沙为卷、以泉为墨,用藏蓝身影筑起平安防线,让 “热门‘警’点” 成为游客最安心的旅途坐标。

    藏蓝身影:流动的平安坐标

   “请大家有序排队乘骑骆驼,保管好随身物品!尤其是手机和相机,沙山里不好找!”在密密麻麻的驼队出发区,辅警李志良的声音裹着大漠的凉意,在排队游客中清晰传开。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这样的 “移动岗哨” 随处可见。从晨曦微露的检票口到坐满山坡的演唱会,从茫茫的沙山缓坡到月牙泉边的木栈道,民辅警们采用 “定点值守 + 动态巡查” 模式,构建起全时段、全覆盖的安全防控网络。

    旅游旺季时,景区单日客流量常突破五万人次。派出所创新推行 “流量导向” 勤务模式,将 1 处固定式警务服务站设在游客聚集区,“看到警灯闪烁,心里就踏实了。”来自贵州的游客王女士说,她在攀爬沙山时不慎崴脚,巡逻民警十分钟内就带着急救箱赶到现场。这种 “警力跟着流量走,服务跟着需求走” 的布局,让见警率、管事率始终保持在高位。

    硬核守护:沙海中的应急先锋

    沙漠景区的守护,从来都是与自然的较量。今年五月的一场强沙尘暴突袭景区,瞬时风力达八级,正在沙山上的千余名游客陷入困境。“组成人链,按区域引导!” 所长一声令下,民辅警们迅速拉起手防线,将游客分批向山下转运。风沙迷了眼,就眯着眼喊口号;鞋子进了沙,就光着脚往前冲,最终仅用 3 小时就完成全员安全转移。这段 “沙暴人链” 的视频被游客传到网上,网友纷纷留言:“这是比月牙泉更动人的风景”。

   “我们把主动防控作为第一要务,白天集中警力在景区,晚上布控警力在演唱会现场、观光车乘坐点等处,加强人员密集区域的巡逻防控能力,快速处置群众求助,解答群众咨询,发放预防电诈、交通安全提示等宣传手册,提升旅游服务警务效能。同时根据人流密度,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强化疏导引流措施,严防发生安全事故。”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派出所所长习涛说。演唱会结束时会面临大量游客同时出园的安全风险,派出所就会迅速调整警力,联合各警种支援警力在人流较大的轨道路线进行巡防和秩序维护,确保游客出园安全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温情服务:细节里的民心温度

   “本来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没想到丢在沙漠里的手机还能找回来,你们太负责了!”国庆假期来敦煌游玩的北京游客王先生说道。在万人演唱会结束后,王先生不慎将手机遗失,慌忙来到派出所报案,此时已经是夜间的23时,民警详细询问了王先生的景区游玩路线后,先让王先生回酒店休息等待通知,便开始沿路寻找,最终根据在手机最后的定位在沙山里找到,夜深沙山上的点点星光已经褪去,民警们的手电灯光在沙山上泛起微光。这样的故事,在派出所的荣誉室里随处可见。

    在派出所门厅、警务站常备饮用纯净水、急救包、雨伞,设置爱心充电桩等应急服务物品,真正做到了“一杯热水暖人心、一件小事显真情”,并且通过对景区主要路段、区域不间断进行巡逻,做到了见警车、见警察、见警灯。今年以来,累计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779人次,解决游客咨询人685次,找回丢失手机30余部、寻回走散儿童76人,救助患病游客12人,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起,广大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当最后一缕霞光掠过月牙泉,民辅警们的巡逻手电在沙海中亮起,与星空交相辉映。从 “沙子里挖手机的派出所” 被央视报道,到 “文旅警务” 经验登上《人民公安报》,鸣沙山月牙泉派出所用坚守证明:最动人的风景,是守护风景的人。在这里,每一抹藏蓝都是平安的承诺,每一次守护都在诠释 “景区有我,放心畅游” 的初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