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一帆悬,气正万事兴。”优良作风如同无声的动员令、无形的助推器,是点燃干事创业激情的火种,是驱动事业航船破浪前行的强劲东风。当精神懈怠的“松软散”之风蔓延,队伍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建设扫除暮气、提振锐气,方能激发出昂扬向上、奋发作为的磅礴力量。
作风积弊,乃干事精神之“冰封霜冻”。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仍被不良作风所困:遇事推诿、怕担风险的“鸵鸟心态”,催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怠惰;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空转虚耗”,挤占了抓落实、谋发展的宝贵精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躺平”思想,更如温水煮蛙,消磨了攻坚克难的锐气与闯劲。这些作风沉疴如同无形的枷锁,捆住了干事的手脚,冻僵了创新的思维,令队伍暮气沉沉、活力衰减。长此以往,再宏伟的蓝图也将沦为纸上谈兵,再迫切的机遇也会在迟疑观望中悄然溜走。祛此沉疴,刻不容缓。
作风清正,是砥砺精神之“磨刀砺石”。优良作风的核心在于一个“实”字。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这“四实”要求,正是破除形式主义、激活内生动力的金钥匙。当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街头巷尾倾听民声、感知疾苦,便能从最鲜活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行动自觉,当“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成为工作常态,当“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成为鲜明标识,一种雷厉风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便油然而生。焦裕禄同志顶着风沙盐碱探查灾情,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正是作风催生奋斗伟力的生动写照。优良作风如同磨刀石,在实践的砥砺中,干事创业的锋芒将愈发锐利。
作风常新,为精神引擎注入“不竭动能”。作风建设绝非一蹴而就,更非一劳永逸。要让担当作为的精气神长盛不衰,必须构建起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滋养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让那些默默耕耘、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型干部受尊重、得重用,让那些夸夸其谈、弄虚作假者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健全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锐意改革的干部撑腰鼓劲,卸下他们“动辄得咎”的思想包袱。同时,需完善精准务实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绩论英雄,让干事者有奔头、有甜头。当制度的力量与文化的力量同向发力,便能持续为干部的干事引擎注入澎湃动能,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作风建设与干事精神,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作风正则心气顺,心气顺则干劲足。唯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狠抓作风建设,扫除阻碍前行的思想积弊和行动障碍,才能让蕴藏在干部队伍中的巨大潜能充分释放,让担当作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蓬勃生长。当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蔚然成风,我们必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不断书写发展新篇章、开创事业新气象。风劲正是扬帆时,作风建设引领下的昂扬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开创未来的最硬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