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月22日,在广西防城港的一条狭窄村道上,李某某驾驶哈弗SUV与侯某某驾驶的奔驰SUV因会车产生争议。侯某某不仅提出不合理让道要求,遭拒后竟拿出印有“行政执法”字样的证件亮证施压,随车人员还说出李某某的姓氏和住址,这一行为引发公众强烈不满。8月3日,官方通报公布详情,侯某某系民营企业员工,所亮证件为其丈夫(二级消防士)所有,因其未妥善保管导致证件被非法使用。至此,这场备受瞩目的风波似乎以道歉落幕,但在宽容之余,我们更应借此撕开“特权”的遮羞布。
“亮证逼路”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反映出特权思维在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本应人人平等,任何凭借特殊身份或权力谋求不当利益的行为都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侯某某在普通会车纠纷中,第一反应是利用“证件”施压,这说明在她的认知里,证件等同于特权,能够让他人屈服。这种特权思维一旦蔓延,将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侵蚀公众对法治的信任。
值得庆幸的是,面对这一事件,公众展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对特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官方也迅速介入调查,及时公布真相,让公众看到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这一事件最终以道歉结束,体现了公众监督和舆论力量的强大,也彰显了社会对特权行为的宽容——只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社会愿意给予机会。但宽容不等于遗忘,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撕开“特权”的遮羞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让每个人都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特权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特别是对于公职人员及其家属,更要强化法治观念,杜绝特权思想滋生。其次,要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等权力象征物的管理,防止权力滥用。对于违规使用证件、以权谋私等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最后,要畅通公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特权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特权的良好氛围。
“亮证逼路”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权思维如不根除,类似事件还可能再次发生。我们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在宽容当事人的同时,坚决撕开“特权”的遮羞布,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法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