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告人的自白
我叫老徐,曾经营一家木材加工厂,有一个孩子可爱乖巧、成绩优异,父母虽卧病在床,但生活还算富裕。可惜,这样拼命维持的平静生活,被我亲手用油锯打破了。几个月前,我站在了被告席上,罪名是“滥伐林木罪”和“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而今,我正站在曾经被我砍伐的山坡上,小心翼翼地给一棵棵系着红丝带的小树苗培土。今天,李法官一行人来回访了,我想把这段带着泥土味、汗味,还有深深悔意的故事,说给你听。
斧锯声下的糊涂账:我的“致富捷径”是歧途
时间回溯到几年前,2021年至2024年初,我一心想着砍伐树木加工成锯末子挣钱。在未取得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指使他人在我的山场内滥伐林木。我们多次行动,将非法砍伐的木材全部运送至我的木材加工厂。经鉴定,我滥伐林木共计240株,核立木蓄积83.8716立方米,价值25590.85元。不仅如此,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初,我在经营加工厂期间,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仍然进行非法收购用于生产加工锯末子销售,共计44.7648立方米。
冰冷手铐与滚烫承诺:法庭上的幡然醒悟
“被告人徐某犯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判处……”法槌落下的瞬间,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和不可原谅。我签署了还林承诺书,承诺在2025年5月1日前,在涉案地块还林栽植红松1200株,成活率保证在85%以上。 这份承诺,像烙印一样刻在我心里。走出法庭,我第一时间就购置好了那1200株树苗,它们是我赎罪的起点。几个月后的今天,李法官一行人来到这里进行回访踏查。这一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法官给了我一次可以救赎、修复的机会。
红丝带与千株红松:回访日里的“答卷”
今天,李法官来回访,我先是在村委会给乡亲们进行了普法:“我是反面教材老徐!自家的树木也不能乱砍!没有手续就是违法!别学我!”并给他们发放了我印制的宣传单。
法官一行人到了,很亲切,在半拉背村和头道镇村委会,李法官他们用通俗的语言给村民讲清了保护林地、农用地的重要性。
随后,我带领法官爬回涉案地,指着山坡上系着红丝带的树苗:“法官,这些系着红丝带的树木都是我新栽种的。”李法官查看后点头:“用心了,成活不错。”光在原地补种还不够, 我又带他们看我自己找到林业局指定的一块荒地额外栽种的一千多株红松苗。阳光下的红松苗生机勃勃,李法官赞许:“这是‘绿色银行’,存得值!”
光种树还不够, 我得让更多人记住这教训!进村的必经之路、上山的路口,现在都立着我定制的警示牌、挂着醒目的横幅:保护林木资源,严禁乱砍滥伐,任何破坏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现在的我懂了:每一斧头砍下去都是罪,每一棵树苗种下去都是药。这片山林治愈着我,而我希望用自己的错误,让更多人听见年轮里的生命回响。
法律有尺度,司法有温度。 徐某的故事,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打击与修复并重”生态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一次回访,不仅是对判决效果的检验,更是对失足者回归正途的帮扶与见证。从“伐木者”到“种树人”,从“违法者”到“普法员”,角色的转变背后,是法律的威严,也是司法引导下生态责任的觉醒。下一步,通铁法院将继续坚持“惩罚-教育-打击-修复”的生态司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