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司法动态详细内容
通铁法院召开全国模范法官丁宇翔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会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  日期:7/30/2025 字体: [大][中][小]

    2025年6月,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号召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宣传丁宇翔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人物介绍:

    丁宇翔,现任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扎根司法审判一线19年。他以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司法为民的深切情怀、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清正廉洁的道德品格,全身心投入到审判事业之中。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

   “这么多投资人,如果都要来北京登记、谈话、开庭,得花多少金钱和时间?老百姓耗不起,我们不能眼睁睁看大家折腾。”说这话的是丁宇翔,北京金融法院的庭长。这是创业板某龙头上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案。当年,数千投资者联名状告其高管贾某某等24名被告,索赔金额高达63亿元,曾轰动一时。金融案,件件连着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而就在这前后,时年43岁的丁宇翔被查出肺癌晚期。正在化疗的他当时就想:“如果我真的走了,而没办完这个案子,我会死不瞑目。”他的“遗愿清单”有6项。

    丁宇翔肩上“挑”起过两个案子,足以令同行望而生畏:一起是“蓝石资产案”(又称北京金融法院“一号案”),涉案金额高达5亿元;一起就是创业板某龙头上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案,迄今国内涉案人数最多、案涉侵权行为持续时间最长、案涉法律关系最繁、索赔金额最高的证券欺诈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件。它们都涉及两个字: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要让中国金融这艘大船抗风浪、敢远航,法治是不可或缺的“稳定阀”。

    2021年3月,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丁宇翔,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成功办理全国首例“被遗忘权”案、“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成为该法院“开张”后的首批员额法官。

   “蓝石案”难在哪儿?核心是四个字——虚假陈述。机构投资者起诉多家银行、审计机构、评级机构和中介“虚假陈述”,造成其损失惨重。有没有“虚假陈述”?监管部门没处罚,法院能独立审查认定吗?丁宇翔带领七人合议庭启动了司法审计,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正当奋战于240余份证据、财报的数据海洋中,丁宇翔遭遇了人生最大劫难——2021年11月,他“败”给了体检报告:肺癌,晚期。“我大概还有多长时间?”医生:“11到13个月吧”。那时,他的独子刚读初二,妻子接到电话后跑出办公室哭得失控。丁宇翔在电话里说:“别让儿子知道,咱俩先在外面商量一下吧”。冬夜寒风中,丁宇翔等在楼下,带着妻子到附近的咖啡屋,冷静商量治疗方案。她当时不知道,丈夫悄悄列过“遗愿清单”,列了6件事。

    第2个愿望,是因为婚后,他只带全家旅游过一次。“不能让当事人看出来”。最后的时间,很多人会放下一切休息,医院、法院也都下了“硬命令”,要求他专心治疗。丁宇翔试过,遵医嘱学吉他、种花,可都试不下去。既然“传统”的休息方式不适合自己,丁宇翔决定不拧巴,换一种“休息方式”。

    他将《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放在床头,时时翻读。在医院冷光的走廊里,这个“格格不入”的浓眉中年人,也因癌症而浮肿、疲惫,却搬着笔记本电脑专注敲击。“有人喜欢追剧、旅游,我的休息方式就是读法学的书、研究案子、写法学文章。”化疗期间,他参加线上合议、法官会议20多次,甚至回院开庭4次,审结各类案件20余件。

    当“一号案”几经艰辛调查开庭时,还在化疗期的丁宇翔选择重披法袍,坚持庭审4小时。当时他因肿瘤负荷而下肢血栓,被迫坐轮椅、拄拐杖,他忍着:“不能让当事人看出来”。2022年12月3日,该案判决终于落地。它创新探索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法律适用,针对业界广泛关注的“中介机构承担多少责任”,摒弃了传统的“一刀切”全额连带责任模式,而是精细划分了过错程度、承担金额。这份超6万字的判决书,审判长栏落款:丁宇翔。

    针对轰动一时的创业板某龙头上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案,他带着团队反复研究、论证。时任法官助理的耿瑗记得,那天“丁庭长”突然喊开会,镇定地自报病情,就开始分配工作。“感觉像是说去开家长会一样平静,我们整屋的人都哭了。”在相关部门合作下,仅用3个月,该案建立了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2500余名投资者通过在线平台登记,推举诉讼代表人,诉讼成本极大降低。“当时我想,可能活不了多久,还能被需要、有价值,就挺好,还是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丁宇翔说:“庭审要平等对待双方,但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对人民群众和弱势群体一定要多关怀。”丁宇翔见过太多普通人血本无归的愁容。有老先生在开庭时还在给自己注射胰岛素,丁宇翔马上走下审判席,给他倒杯水,关心倾听。有老太太浑身是病,因为养老钱赔光,当庭站起来拍桌子骂。丁宇翔休庭时劝她:“我也是癌症晚期,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有理不等于要拍桌子。”判决后,老太太等了一上午,就想当面感谢。

    他化疗期办得最难的一个案子,是工薪族小秦(化名)在银行开户买金融衍生品,近80万元全部亏光。他认为银行没有尽到适当性义务,起诉要求银行还钱。丁宇翔主持二审询问时,小秦突然激动地说:“我还在做手术,还要养孩子,哪天我把你们都干倒……”面对语言威胁,丁宇翔坚持反复和双方谈话调解,还在等待银行反馈调解方案,就接到了肺癌晚期的噩耗,紧急住院。“我当时内心也是绝望的,没想到把我从颓废中拉回来的,是小秦询问案件进展情况的电话。”丁宇翔在病房中反复给小秦分析法律条文和事实,希望促进实质性化解矛盾。丁宇翔的真诚和专业,最终打动了矛盾双方。

    2022年的腊月二十六,双方终于坐到一起,达成和解。小秦直言不讳:“是因为丁法官,我才同意来的。”

    丁宇翔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金融审判案值巨大,丁宇翔也曾接到匿名威胁电话,但从不曾屈服改判。“我就是看不惯这种威胁,你有理就说理。也收到过P图的‘艳照’威胁,我就第一时间拍照给媳妇发过去。行事判案没问题,是我最大底气。”工作多年,丁宇翔的律师同学不少已财务自由,但他内心有另一套“幸福标准”:“法官能将自己的专业意见融入判决中,给社会运行提供行为指引。这就是法官职业的魅力。”以审判,树规则,促治理,他做到了。

    对“消费者的机票行程信息”被诈骗团伙获取,他从法理上解决了取证难题,判决旅游平台、航空公司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让该得到保护的公民权利,真正得到保护。”在跌宕起伏的股市上,如何精准确定投资者的损失?在260余名普通股民与东方网力的索赔争端中,他积极与专业技术公司协调,集体“烧脑”,推动研发“多因子迁移同步对比法”,科学核算损失。判决后,原被告无一上诉。

    丁宇翔的“硬气”也帮他度过了生死考验。如今46岁的丁宇翔,早已打破“13个月”的“癌症魔咒”。“陪伴他抗癌,教会我一件事:人活着的本质其实是体验,而活着的价值就是如何做自己。丁宇翔就是在坚持做自己——一个宁可‘战死’在法庭上的人。”妻子张瑞凤说。

    当被问:被下“生命通牒”后,你做每次判决,更希望当事人记住“我这个人”,还是判决本身?

   “记住判决本身。”他回答,“我爸爸是农民,他常说:不要亏欠别人。法官最重要的考虑,就是给人民群众一个公平公正的交代。”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