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成长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提升的过程。面对时代赋予的重任,唯有常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方能在纷繁复杂中保持清醒,在干事创业中找准坐标。
常问“为了谁”,把稳为民之舵。“治国有常,利民为本”,青年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初心当系于人民。现实中,少数年轻干部热衷于“显绩”,把精力放在容易出彩的“亮点工作”上,却忽视了群众的“心头事”。反观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廖俊波“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清楚“工作为了谁”。青年干部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算好“民生账”,在乡村道路修建中倾听“百姓言”,用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的根本命题。
常思“依靠谁”,汲取群众之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青年干部学历高、理论强,但缺乏基层历练,更需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有些年轻干部初到基层,习惯用“文件语言”与群众交流,结果“话说了一箩筐,群众还是不上心”;有的想当然制定政策,却因脱离实际而难以落地。这正是忘了“依靠谁”的缘故。要像谷文昌那样,“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时始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学王传喜,带领村民致富时凡事问计于民。在田间地头问农事,在街头巷尾听民意,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工作的“好法子”,让群众的智慧成为攻坚克难的“源头活水”。
常省“我是谁”,永葆公仆本色。青年干部身处成长关键期,能否正确定位“我是谁”,直接决定了成长的高度。是把岗位当平台,还是把职位当特权?是视责任如泰山,还是把工作当负担?答案不同,境界迥异。现实中,个别年轻干部刚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稍遇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根源在于对“我是谁”认识不清。要始终牢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在荣誉面前多思“功归谁”,在失误面前敢说“我来担”。面对“糖衣炮弹”保持定力,对待“家长里短”充满耐心,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守住干事创业的初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青年干部的成长,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独角戏”,而是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的“大合唱”。常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方能在时代的考场中,答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