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如同精密的织网,既要兼顾千头万绪的民生需求,又要抓住影响发展的关键环节。“两点论” 与 “重点论” 的辩证统一,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科学指引。
两点论是基层工作的 “广角镜”,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全局。 基层工作涉及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多重领域,任何一项工作的缺失都可能影响整体成效。比如在乡村振兴中,既要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也要同步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改善;既要关注青壮年群体的就业需求,也要照顾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若只重经济指标而忽视民生福祉,或只抓硬件建设而轻视文化传承,最终会导致发展失衡。
重点论是基层工作的 “显微镜”,指引我们聚焦关键突破。 基层资源有限、事务繁杂,唯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以点带面提升效能。在社区治理中,化解物业纠纷往往是破解居民投诉的关键;在产业帮扶中,培育带头人比单纯发放补贴更能激发持续动力。某偏远山村曾尝试同时推进种植、养殖、旅游多项产业,结果因资金分散、技术不足均难以为继,后来聚焦当地独特的古树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反而形成了特色品牌。这说明,基层工作必须善于从纷繁事务中提炼核心议题,集中力量啃下 “硬骨头”,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是基层工作的 “方法论”。 二者并非对立关系,重点工作需要全局支撑,全局工作依赖重点突破。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既要全面解决水电路气等基础问题(两点论),又要优先处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屋顶漏雨问题(重点论);在矛盾调解时,既要兼顾双方利益诉求(两点论),又要抓住纠纷的核心症结(重点论)。这种辩证思维能让基层干部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清醒,既避免因顾此失彼而引发新问题,又防止因平均用力而导致效率低下。
基层工作的本质是做群众工作,既要有 “致广大而尽精微” 的格局,也要有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智慧。坚持两点论,才能确保发展的全面性与平衡性;坚持重点论,才能抓住破解难题的 “牛鼻子”。唯有将二者有机统一,基层干部才能在千头万绪中理出头绪,在多元诉求中找到共识,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与群众的检验。(作者单位:泊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