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廖卫芳:让育儿补贴制度成为促生育的“助推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廖卫芳  日期:4/29/2025 字体: [大][中][小]

    “我国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4月28 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时提到的一项举措,引发舆论高度关注。(4月29日《南方日报》)

    自国家“三孩”生育政策出台以来,至今已近四年。但据了解,许多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有的是“不想生”,有的是“不愿生”,但更多的是“不敢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意外”,究其原因,还在于缺乏一定的生育保障,这无疑不利于国家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国家人口政策的长期稳定。

    近年来,为确保国家“三孩”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在出台一系列的生育保障政策。以地方为例。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已相继公布并发放了各项生育红利,有的延长产假,有的延长育儿假,有的增设陪产假,等等。可以说,这些“看得见”的生育红利,无疑是“促生育”的强有力保证。

    此次,国家层面明确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这无疑也是促生育的一项制度保障。有了国家层面“育儿补贴制度”的保障,既能切实减轻一些多孩家庭的育儿负担,又能切实减少一些多孩父母的育儿焦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国家层面“育儿补贴制度”的保障,也让更多育龄夫妻想生、愿生、敢生。可以说,“育儿补贴制度”是促生育的一个“助推器”。

    当然,推行“育儿补贴制度”不能仅限制于“二孩”“三孩”家庭,也需兼顾“一孩”家庭。比如,前不久,呼和浩特市专门发布细则,不仅明确对生育二孩、三孩发放“育儿补贴”,就连生育一孩也要发放“育儿补贴”。笔者以为,这样全覆盖的“育儿补贴制度”才能普惠更多育儿家庭。

    此外,除了通过“育儿补贴制度”促生育这样的政策红利之外,也希望各地能够出台更多生育新政,比如:减轻养育和教育负担、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保障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等等,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帮育服务,让更多的育龄夫妻拥有更强烈的生育意愿,同时也让国家“三孩”生育政策得以顺利落地。(浙江省开化县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