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陈泽林:深耕基层“责任田” 答好时代“必答题”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泽林  日期:4/28/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治国安邦的根基,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青年干部作为推动基层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打通政策落地“梗阻”、破解治理难题、服务群众需求的重要使命。面对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青年干部唯有以“深耕细作”的态度扎根基层,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破解难题,以“枝叶关情”的初心服务群众,方能在基层这片土地上答好时代赋予的“必答题”。

    深耕基层,需以“躬身力行”的态度厚植实践根基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实践性,决定了青年干部必须摒弃“纸上谈兵”的虚浮作风,以躬身实践的姿态深入一线。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基层干部需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路径;在社区治理的场景中,需走街串巷倾听民意,找准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治沙时,用“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实干精神,带领群众治“三害”;廖俊波同志以“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推动政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鲜活案例启示青年干部:唯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真正掌握基层工作的“金钥匙”,积累破解难题的“硬本领”。

    深耕基层,需以“破局突围”的智慧应对复杂挑战

    基层是矛盾问题的集中地,面对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多重任务,青年干部既要敢于迎难而上,更要善于破局突围。在处理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棘手问题时,需以法治思维理顺关系,以创新手段化解矛盾;在推动产业发展时,需立足地方特色,整合资源要素,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浙江“枫桥经验”的传承创新,正是基层干部运用群众路线破解治理难题的典范;重庆“马路办公”机制的推广,实现了问题发现、解决、反馈的闭环管理。新时代青年干部应主动学习先进经验,在实践中锤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以系统思维和创新方法破解基层发展瓶颈。

    深耕基层,需以“枝叶关情”的初心践行为民宗旨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基层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群众,青年干部需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入手,到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程落地,青年干部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基层青年干部化身“网格员”“志愿者”,日夜坚守在防疫一线;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驻村干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些实践证明,只有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真心换真情,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筑牢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基层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青年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青年干部当以躬身实践筑牢根基,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以为民初心凝聚民心,真正成为基层发展的“主心骨”、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在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木村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