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意象化的表述精准勾勒了青年干部应有的精神姿态。
一、沉得住气是遇事不慌的定力。北宋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胸怀,《周易》“潜龙勿用”的智慧,都揭示着沉潜的价值。青年干部要像深潭止水般保持战略耐心,面对复杂局面不盲动,在利益诱惑前不动摇。这种定力来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在对政治纪律的绝对恪守,更展现在对“功成不必在我”境界的坚守。
二、弯得下腰是扎根群众的自觉。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本情怀,南通先贤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躬身实践,都印证着俯身的力量。俯身不是姿态的放低,而是认知的升华。要能在田间地头丈量民情,在家长里短中体察民意,把政策语言转化为方言土语。这种躬身不是技巧性动作,而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具象实践。
三、抬得起头是坚守原则的骨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浩然正气,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都彰显着脊梁的硬度。青年人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改革攻坚中迎难而上。这种昂首不是虚妄的优越感,而是建立在对理想信念的笃定、对事业前景的自信之上。
作为青年干部,当以三维姿态构建成长坐标:在理论学习中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在基层实践中培育“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在时代浪潮中涵养“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