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裴卓璇:以党建之“根”深植基层沃土,绘就治理新图景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裴卓璇  日期:4/15/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党建是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是连接党心民意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凝聚发展合力,成为一道必答题。结合各地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基层党建需以系统性思维为纲,以群众需求为本,以创新机制为要,方能书写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高分答卷”。 

    一、强基固本: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的“硬支撑”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源于组织体系的严密性和政治功能的强化。内蒙古扎赉诺尔区通过“五星双评”机制培育模范党支部,构建“头雁领航”工程培养社区骨干队伍,以“日督导、月通报、季考核”的制度化手段压实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上海盈浦街道的“多格合一”实践,整合党建、综治、城运等网格资源,将治理力量下沉至一线,形成“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这些经验表明,只有夯实组织基础、建强人才队伍、完善制度保障,才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二、创新机制:激活党建引领的“新动能” 

   “党建+”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例如,呼伦贝尔扎赉诺尔区通过“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建设,培育225个特色项目,将党建与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紧密结合;同时推行数字化赋能,依托“诺必行”小程序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延寿县延河镇以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五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以科技赋能、机制破题、资源整合为手段,释放基层治理的乘数效应。 

    三、服务为民:践行初心使命的“落脚点” 

    基层党建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获得感上。扎赉诺尔区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解万家难”大调研活动,一年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426件,满意度达98.7%;延河镇常态化推进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以“肩上有责、心中有数”的担当回应民生期待。这些实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员干部需“沉下身子”,将田间地头、社区街巷作为考场,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兑现承诺,让党建成果真正惠及百姓生活。

    四、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共同体” 

    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精细化、协同化的新路径。上海“多格合一”模式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吸纳商圈、物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构建起“工作站+职能部门+党组织”的联动机制,高效解决油污直排、高空飞线等跨领域难题,平均处置时长不超过5天。这一实践启示我们,基层治理需打破条块分割,以党建为纽带凝聚多元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 

    五、未来展望:以“前瞻思维”擘画党建新蓝图 

    基层党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战略眼光与持续创新。党员干部需“多花点心思”,既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以思想铸魂;也要“前瞻思考”,顺应数字化、网格化趋势,探索治理新范式。例如,盈浦街道计划提炼网格治理案例,形成可推广的长效方案,通过“治理铁军”锻造和精准服务对接,进一步缩短处置链条、提升执行效率。唯有以“开局即冲刺”的紧迫感,方能将基层党建的“规划图”转化为“实景画”。 

    结语:

    基层党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既要“强基”筑牢堡垒,又要“创新”激活动能,更需“为民”彰显温度。从边疆到城市,从网格到产业,各地实践已绘就百花齐放的党建图景。未来,唯有以党建之“根”深扎基层沃土,以治理之“效”回应群众期盼,方能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谱写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壮丽篇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