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警惕“四风”反弹,筑牢纪律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然而,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仍暗流涌动。例如,基层工作中“拍照留痕”“避重就轻”等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干部在“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中放松自我约束,甚至被“围猎”者以人情关系拉拢腐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超10万起,党纪政务处分10万余人,暴露出部分党员干部仍存侥幸心理,作风建设任重道远。
对此,需以“零容忍”态度强化监督。一方面,要聚焦关键节点,如春节、端午等节假日,紧盯违规收礼、公款吃喝等“节日病”,通过节前警示、节中暗访、节后严查形成闭环监督;另一方面,需延伸监督触角至“八小时外”,通过家庭助廉、家风教育等方式,引导干部家属成为“廉洁守门员”,从源头阻断权力寻租的“人情链”。唯有将纪律的“高压线”贯穿始终,方能遏制“四风”反弹回潮。
二、破立并举:纠治不正之风,弘扬清正新风
纠治“四风”不能仅靠“堵”,更需“疏堵结合”,在破除顽疾的同时树立新风正气。当前,一些腐败问题与“四风”交织共生,如“一条烟、一张卡”的小节失守可能演变为权钱交易的大患,而“酒桌饭局”更易成为围猎干部的“剧场”。对此,纪检监察机关需深化“风腐一体”纠治,既要严查顶风违纪行为,也要剖析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推动建章立制。例如,多地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完善公务接待标准等举措,压缩权力滥用的空间。
同时,需以文化浸润厚植廉洁土壤。浙江衢州通过廉政文化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贵州镇远县借助网评文章传播廉洁理念,均体现了创新载体对廉政教育的促进作用。网评文章凭借其传播广、时效强、导向明的特点,既能及时宣传政策,又能通过剖析案例警示干部,成为新时代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此外,党史学习教育与廉政教育的结合,亦能唤醒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从思想根源上抵制诱惑,涵养“拒收一张卡、不赴一场宴”的自觉。
三、久久为功:以制度固本,以监督护航
党风廉政建设需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协同发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100个月公布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彰显了“一严到底”的决心,也警示党员干部纪律红线不容触碰。制度层面,需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例如针对“变相公款旅游”“超标准接待”等问题,细化财务报销、公务活动规范,压缩灰色地带;监督层面,则应借助大数据、群众举报等渠道,提升问题发现的精准性,让隐形变异“四风”无所遁形。
长远来看,廉洁政治生态的构建离不开全民参与。通过网评文章、廉政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可引导公众成为监督者与倡导者,形成“人人崇廉、人人护廉”的社会氛围。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正要求我们将反腐触角延伸至基层,以清正党风带动民风,以惠民实效赢得民心。
党政廉洁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既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也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唯有以严的基调筑牢防线,以实的举措弘扬正气,方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让清廉之风吹遍神州大地,为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