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既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变革时代,青年干部如何突破"温室培养"的局限,在实践熔炉中淬炼出真正的"硬核"担当,成为值得深思的时代命题。青年干部的成长不应是精心设计的盆景艺术,而应当是在广阔天地间自然生长的参天大树,需要风雨的磨砺和岁月的沉淀。
青年干部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年龄优势,而是思想活力。毛泽东同志26岁主编《湘江评论》,周恩来同志29岁领导南昌起义,革命先辈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改天换地的气魄。今天的青年干部更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前沿阵地大胆探索。某省"90后"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三年间使贫困村变成网红打卡地;某市年轻干部主导的"城市大脑"项目,用数字技术破解了多年未解的交通顽疾。这些案例证明,当青年干部摆脱思想枷锁,就能释放出惊人的创新能量。
青年干部的成长密码藏在田间地头、车间码头、社区巷陌之中。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那些穿梭在封控区的"大白"中不乏年轻干部的身影;在抗洪救灾第一线,"80后""90后"干部组成突击队转移群众的事迹令人动容。只有经历过"热锅上蚂蚁"的煎熬,处理过"一针穿千线"的复杂问题,青年干部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组织部门应当建立更加科学的容错机制,允许年轻人在可控范围内"摔跟头",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
青年干部要警惕"速成"诱惑,培养"长期主义"思维。人才成长有其客观规律,就像毛竹用四年时间只能长出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速度疯长。年轻干部需要这种"毛竹精神",在看似缓慢的积累中打下坚实基础。组织上应避免"拔苗助长",建立阶梯式培养体系,让青年干部在不同岗位经受全方位锻炼,既防止"镀金式"培养,也避免"火箭式"提拔。
青年干部的成长不是一场孤军奋战的修行,而是代际接力的传承。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可替代,他们积累的经验智慧如同火种,能够点燃年轻人的理想之光。某同时,青年干部的新思维、新技术也能为老干部打开视野,形成良性互动。这种代际之间的"双向奔赴",构成了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图景。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跳出"舒适区",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当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摆脱"躺平"心态,拒绝"内卷"陷阱,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投身伟大事业,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加朝气蓬勃的干部群体,一支真正值得人民信赖的先锋队伍。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