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时安:以改革创新督护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时安  日期:10/8/2024 字体: [大][中][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面临各种前沿实践和未知领域,只要我们坚持敢闯敢试、锐意革故鼎新,就会找到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办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改革创新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作为改革发力点,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好调查研究,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朝着问题难题行,掌握、分析实际矛盾和问题,在深化调查研究中促进改革创新取得实效。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善于发现、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基层群众的探索经验,切实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推进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应坚持法治思维。改革创新要于法有据,坚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宪法和法律提供的制度空间和条件,大胆探索和创新。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宪法、法律和党纪党规的敬畏之心,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在谋划工作时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要运用法治方式。

    改革创新应紧密结合实际。现实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干部缺少担当精神,唯恐出现问题与失误,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因地制宜推动改革创新,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唯其如此,方能不畏首畏尾,真正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把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的迫切要求。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与能力,就要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老做法、旧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思维,坚持因地制宜,不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为陈旧观念所缚、不为思维定势所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纪委监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