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董丽圆:减负不减责,激发基层新活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董丽圆  日期:3/18/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切实把面向基层的多头重复、指标细碎、方式繁琐的督查检查考核减下来,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事上”。如同一股清风,吹进了万千基层工作者的心田。这不仅是对基层工作现状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提升治理效能、激发基层活力的有力号召。基层减负,是时代所需,更是民心所向,它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神经能否更加灵敏,关乎政策红利能否真正惠及民生。

    近年来,为落实基层减负政策,各级政府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从精简文件会议,到合并优化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这些举措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让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聚焦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成效显著,基层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持续增强。

    然而,基层减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地方和部门在执行减负政策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减负变成了“数字游戏”,实际负担并未有效减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多样,如何在减负的同时确保工作质量不降、责任不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减负成果“反弹”,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面向未来,基层减负需持续深化,既要“减”得精准,更要“增”得有力。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同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减负后基层工作更加高效、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只有真正把基层干部的“手脚”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创新创造、服务群众,才能不断激发基层新活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基层工作新局面,让减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作者单位:中共孟村回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